欧洲最创新的1平方公里是如何炼成的36

Kr8特邀作者黄震: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的观察者、研究者。目前供职于某欧洲汽车品牌,负责自动驾驶与对外战略合作;曾担任罗兰贝格云赛创新中心运营部总监,并在德国曼海姆大学商学院期间追随导师学习并研究开放式创新。在前几期的连载(链接见文末)中,我们聚焦于美国的硅谷,讲述了开放式创新的缘起以及原因。在这一期我们把视线转向欧洲,看看开放式创新如何缔造出欧洲最具创新的1平方公里。欧洲最创新的1平方公里在哪里?答案是:埃因霍温!(Eindhoven)!我问过很多朋友这个问题。在我分享答案之后,90%的朋友会一脸疑惑的继续问:“埃因霍温在哪里?”剩下的10%左右的朋友知道埃因霍温,大部分是因为荷兰的足球,极少部分朋友在诧异片刻之后,会心一笑。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HighTechCampusEindhoven)坐落于荷兰第五大城市埃因霍温的郊外,占地约1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大概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相当于北京大学燕园本部校区面积的一半,清华大学本部校区的1/3。就在这1平方公里内,目前聚集了来自全球85个国家,超过1万名的高科技人才,平均每天产生4项专利,入驻企业超过家,其中既有飞利浦、英特尔、华为、恩智浦(NXP)这样的国际大型企业,也有Averna、ZippLabs等创新企业。年,《财富》杂志(Fortune)评选其为“下一个硅谷”;年,《福布斯》杂志(Forbes)称其为“全球最智慧的园区”。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HighTechCampusEindhoven),占地约公顷这一切的背后,与一家公司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密不可分,虽然起始有些迫不得已和阴差阳错。想必大家猜到了,这家公司的名字叫:飞利浦(Philips)!无可奈何花落去埃因霍温的整个城市就是因飞利浦而建。年,飞利浦创始人在埃因霍温建立工厂生产灯泡。但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得欧洲对于消费品的需求骤减,同时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使得飞利浦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飞利浦当时的领导层也感受到,分散在不同区域的部门交流很少,甚至同在研发部门的不同小组都鲜有交流。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上世纪90年代,飞利浦的领导层决定在埃因霍温的郊外建设集中式的研发中心。飞利浦高科技园区(PhilipsHighTechCampus)于年建立。为了鼓励不同部门的同事更多的交流,园区的内部布局呈现开放式的设计,同时把所有公共服务设施,例如餐馆、超市、健身房等,都放到整个园区的中心地带,并称其为“交流街”。又有谁会想到,创造今天辉煌战绩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起源竟然是飞利浦削减成本的无奈之举。但是这无心插柳之举,却促成了开放式创新的土壤:优秀的人才们聚集到了一起,开始了互相的思维碰撞和创意分享。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没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领导人,那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估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泯然于众人。但是在年,刚刚升任飞利浦CTO和董事会成员的胡瑟(AdHuijser),在内部力主建立孵化器(Incubator),并探索如何发展新技术、拓展新市场。胡瑟后来在访谈中谈到,原来的设计-研发-商业化的过程之中,新的想法必须密切吻合现有的业务,不然不可能进入这个过程之中。而且许多很好的想法,现有的业务部门也不愿意承担风险去尝试。但是胡瑟本人一直信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通过颠覆式的创新才可以达成!”于是在胡瑟的坚持和推动下,年10月,飞利浦孵化器的第一期正式开营。第一期的入选项目只有两个,而且还是孵化器的管理者和研发部门做了很多次的交流,讨来的两个项目。入选的项目各自获得了万美金的支持,而且很快就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之后的故事,不是大家想象的快速发展,昂扬向上。第二期的项目(年)依然只有2个,而且从年到年,入选孵化器的项目也只有11个,而已。但是,在这5年期间,孵化器和飞利浦的投资部门一直在不断的磨合资本在孵化器中扮演的角色,如何选拔项目的标准,包括如何进行下一轮的投资和剥离。到年,入选的11个项目中,2个项目获得飞利浦业务部门的认可,进行了收编,3个项目被剥离,飞利浦持有一部分股权,1个项目宣告失败,5个项目继续在孵化器内部孵化。看起来似乎是非常普通的成绩,但是飞利浦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包括项目的选拔,资本的配合,对于业务部门的支持等等。于是在年,胡瑟宣布另外再建设2个孵化器,专注于飞利浦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包括医疗健康以及生活时尚等。飞利浦医疗健康孵化器入选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孵化器项目中,入选项目可以在内部和外部寻找潜在和合作伙伴和技术解决方案伙伴,并不局限在飞利浦内部。而在此期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正在埃因霍温科技园区悄然发生……天工人巧日争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伴随着飞利浦高科技园区的建立,飞利浦的管理层真实感受到知识的分享、技术人员的交流所带来的效应,于是在年,飞利浦的管理层自己打破了研发中心的高墙,将高科技园区开放给其他科技企业入驻。到了年,飞利浦更是把园区卖给了Ramphastos投资公司,更名为现在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HighTechCampusEindhoven)。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和创业者来到了园区,同时飞利浦内部的孵化器也把合作的范围拓展到了飞利浦公司之外,开放式创新的框架以及主体结构在飞利浦、在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完美形成。现在,飞利浦的医疗保健、时尚生活和核心科技各自设立了孵化器,同外部机构合作寻找和发掘新的技术和新的市场机会。而从飞利浦剥离的公司中,也产生出恩智浦(NXP)这样的半导体领军企业,还有Intrinsic等等富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开放式创新于是在飞利浦扎下了根。更重要的是,他将这小小的1平方公里,演化成为了欧洲乃至这个世界,创新和智慧浓度最高的区域,也让许多人记住了他所在城市的名字:埃因霍温。开放式创新系列连载神奇技术在哪里?开放式创新兴起的原因开放式创新的缘起:为何最顶尖的实验室却错失改变世界的机会?回望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很钦佩飞利浦高层的高瞻远瞩和开放态度,也非常感慨开放式创新给予企业,甚至给予城市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把视线回到中国,又有那些中国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实践呢?我们,未完继续……看不够“36氪创新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zx/15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