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举行精准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年1月28日(星期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在省政务大厅新闻发布厅召开吉林省精准脱贫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吉林省扶贫办副主任杨春霆出席本次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年主要工作成效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把握正确工作方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重点攻坚补短板,推动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抓落实,全省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决定性进展。
年度减贫计划如期完成。实现1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全省贫困发生率由3.34%下降到1.3%。实现个贫困村退出,退出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15项指标全部通过验收;脱贫人口平均收入达到.02元,比上年增加.02元。
“两不愁、三保障”条件持续改善。解决了11.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超出年初计划0.78万人,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实现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4.8万户,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行了医疗签约服务,医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5%。所有县(市、区)均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建立起对贫困家庭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程资助体系。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新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达%,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78.5%。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5%,综合电压合格率99.90%,两项主要指标均高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平均水平。全省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和通讯达标率%。新建个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实现贫困县行政村小广场全覆盖。稳步推进“两线合一”,全省84%的市县低保标准超过扶贫标准。
区域贫困问题破解取得新进展。西部地区加快实施河湖连通、引嫩入白、节水灌溉等重点水利工程,恢复湿地平方公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万亩,地下水位平均上升55厘米,年均降水量比历年增加50.4毫米,大兴安岭南麓吉林片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眼柴油机井完成“柴改电”,每公顷土地可增收1元以上。东部地区边境扶贫扎实推进,专门出台政策意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稳边固边,人口流失现象得到控制,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作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加收入元,实现户、人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合力持续增强。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管理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省上下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合力攻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扶真贫真扶贫的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年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重点,坚持深度攻坚与区域脱贫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双轮驱动,坚持扶贫大格局,着力强化领导责任,着力强化资金投入,着力强化部门协同,着力强化社会合力,着力强化任务落实,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工作方向。依托“新时代传习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宣讲十九大精神,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机制。
聚焦脱贫目标补短板。围绕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贫困问题,严格对标对表,聚焦短板问题,持续加大重点攻坚力度。抓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收尾工作,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建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兜底保障。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紧盯深度贫困地区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突出难题,在项目资金、政策措施、人才支持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重点倾斜,集中优势力量打好攻坚战。
持续用力抓好产业扶贫。围绕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指导各地精准设计产业项目,力争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1个增收项目,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抓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安排资金进一步向扶贫倾斜,新增财力优先保障脱贫攻坚,涉农资金整合扩大到所有的贫困县,整合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用好用活扶贫再贷款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严格执行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有关规定,严厉查处侵占扶贫资金行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把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开展作风专项整治。围绕扶贫抓基层党建,以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集中在带头人队伍建设上精准发力、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上精准发力,在创建扶贫经济联合体上精准发力,推动党建目标与扶贫目标、党建项目与扶贫项目、党建责任与扶贫责任深度融合,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组织作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持续汇聚脱贫攻坚合力。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持续抓好帮扶包保责任落实。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扶贫协作、定点扶贫,持续推进村企对接,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典型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对各市(州)及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定期开展脱贫攻坚综合考评,主要考核减贫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扶贫成效,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在扶贫专项资金和行业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奖励和倾斜,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时优先推荐,提拔使用时重点考虑;对工作执行不力、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等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问责。
精彩问答
香港商报记者:全省在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方面都有哪些做法?
杨春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5人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充实增加省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三位常委同志担任副组长,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省级领导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全省领导干部坚持实行“五个带头”,即带头宣讲动员、带头对接督导、带头帮扶包保、带头研究帮扶措施、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效开展。出台《吉林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管理的责任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按照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梳理项重点工作任务,分部门、分节点列出责任清单和工作清单。出台集中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12项具体举措,11月以来由月调度调整为双周调度,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推动责任落实。
吉林电视台公共新闻记者:我省在扎实推进包保帮扶工作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春霆:全省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帮扶包保,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强化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做到帮扶包保全覆盖,全省继续开展“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活动,实行省级领导带头包保,省直单位重点包保,市直单位定向包保,县直单位兜底包保,百万党员支持包保,全省新下派驻村干部人,其中贫困村新派驻人,非贫困村派驻人。创新帮扶方式,坚持重要节日要联系、生病住院要联系、遇重大灾害或特殊困难要联系、遇重大矛盾纠纷要联系“四个联系”和送观念、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扶持“五个帮送”。确保对贫困村、贫困户包保全面实现“五个一”全覆盖,即:每个贫困村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1批帮扶责任人。选优配强帮扶力量,省里印发对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年中考核、解决在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年初省里对年省直部门驻村帮扶工作排名靠后的进行通报批评;年中开展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年末出台考评办法对全年帮扶工作进行考评。各省直部门(单位)舍得把优秀干部派往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共选派了名第一书记,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占60%以上。出台对贫困村驻村帮扶情况考核方案,对省直部门(单位)驻村帮扶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召回”制度。
城市晚报记者: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我省在推进精准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杨春霆:围绕精准识别,全省同步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一轮精准识别,确保应纳尽纳、应出尽出,严格执行“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一比对”程序,识别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围绕精准退出,严格履行退出程序。在此基础上,加大查验力度,贫困人口退出县级查验全覆盖,贫困村退出市级查验全覆盖。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围绕创新精准监测手段,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扶贫信息大数据平台并投入使用,平台手机APP已经上线运行,实现上下互动、即时监测、全程留痕、无缝对接、精准管理。适时采集录入数据,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随时通话视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个人、每一天、每件事全程实时动态管理,使大数据平台成为我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手段,成为阳光监管的平台,成为检验脱贫成效的窗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dl/1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