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收藏传教士眼中的旧中国

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710.html

地图守望者

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ImprimeriedeT‘ou=Sè=WeZi-Ka-WeiShanghai)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由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设立。附属于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设石印印刷等部,早期主要印制圣经、教会宣传品等宗教读物。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出版了大量的中西宗教、文学、社会等书籍,成为当时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以及江南地区唯一的印刷和出版机构。它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方思想及技术的基地之一。据中国籍耶稣会士张璜在《徐汇纪略》(年)一书中记载:“土山湾印书馆分石印、铅印、五彩印等名目。所印中西书籍,久已脍炙人口。”对上海甚至于中国来说,土山湾,不仅仅只是一个单调的地理名词,而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汇的代名词,以及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孕育场所和发源地。

《上海出版志·第一篇出版机构》对土山湾印书馆是这样描述的:

土山湾印书馆 年,上海耶稣会在徐家汇蒲西路号开办一个孤儿院。年,有孤儿人,院内设置制作宗教用品和印刷书籍的工场,让12岁的儿童学习手艺。其印刷工场即后来的土山湾印书馆。年,出版的木版中文宗教书籍已有70种,大多是重刊利玛窦、南怀仁、艾儒略等人的著作。年,教区盘入上海一家印刷厂,买进一些印刷机和中外文字模,开始使用铅印,同年还设立了石印部,先后出版《益闻录》、《格致益闻汇报》、《圣心录》、《圣教杂志》等刊物。年引进珂罗版,印刷圣母像等图片。年,成立照相制版部,最先把石印术、珂罗版印刷和照相铜锌版设备和技术引入上海。年还进口西文浇铸排字机1台。印书馆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人多至人,每年出版中西文书刊百余种,是中国天主教最早、最大的出版机构。

该馆主要出版宗教书刊、经本、图像、年历、教科书以及中、英、法、拉丁文书籍。此外,还承印法租界工部局的文件、报表、通告等,印制一些附有地图和照片的有关中国气象、地质、水文、风俗民情的著作、资料。出版的第一本西文书是《年日历》。较有学术价值的西文著作是意大利传教士晁德莅(Zoffoli)的拉丁文著作《中国文学课程》,5册。第一本用铅字排印的中文书是《弥撒规程》。

有关西方科学的书籍主要是:《形性学要》(汇报馆译)、《西学关键》(汇报馆译)、《几何探要》(汇报馆译)、《透物电光机图说》(汇报馆著)、《五洲图考》(法·龚若愚译,许采白述)、《公额小志》(汇报馆译)、《墨澳觅地记》(汇报馆译)、《物理推原》(法·罗爱弟著,李杕译)等。该馆还出版《中国学丛书》、《扬子江上游图》、《江苏省份图》等,不公开出售,制成后寄往国外有关机构。该馆出版的书籍须经教会批准,其书上均印有教会当局准印的字样。年并入上海中华印刷厂。

在地图出版方面,除了《上海出版志》提到的《扬子江上游图》、《江苏省份图》之外,还有《中国地舆志略附图》及《中华地理》等,这些地图刻印均精,别具一格,而保存下来的又非常稀少,其中《中华地理(GéographiedelaChine)》曾再版发行了多次,在当时特别是在西方影响颇大,而如今却好似泥牛入海,难得再一睹其真身了。

笔者所藏《中华地理》为年第三版,法籍耶稣会传教士周儒望(RenéJoüon)主编,大十六开简精装本。年出版发行第二版,初版时间不明,经查国图网站有年版本,但编者非周儒望。第二版及第三版国图无著录。主要供徐汇中学(CollègeSaint-IgnacedeZikawei)等耶稣会教会学校学生使用及法国各界人士参考阅读,以法文夹杂部分汉字的方式编写,汉字主要是用于对地名及人名等专有名词的旁注,旨在教学上指导学生在学习时不至于产生歧义,亦方便于不懂法文的人士阅读或识别。

年版的封面封底采用红色为主基调,封面书法文“GéographiedelaChine”,衬以“广东珠江之广州商船”图案,封底书“中华地理”四个汉字,衬以国民党党旗。全书共88页(含前言、序图等6页),地图与文字解说相交叉,图文相衬,互为依托,而以图为要,解说次之。正如书中言明:“当知研究地理,图较书为要,静观地图,所得之益,胜于苦读巨帙。书籍非他,只如字典表册而已。……地理非记忆方面之科学,无地图则不能明地理。”故本书名为“中华地理”,实则可谓之“中国分省地图集”而不为过。因此,全书地图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绝大部分为整幅的套色彩印地图,以及为数较多单色地图附图和照片、手绘风光物产素描、统计图表等等,全方位的介绍了中国当时的全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言、序图。有编者周儒望的三版前言,第二版读者评论摘选,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及中国气候,中国版图形状和极至图,中国境界图。中国版图形状和极至图最南只到海南岛一线,中国境界图则把中国划分为本部、满洲、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六大块。

二、基本地理。分概况,山脉,动植物,矿产,江河,二十八省名,二十八省面积,二十八省人口,行政区划变更,三十一省城名及其位置。有中国山脉、中国主要物产、新六省与河北省政治区域图(单色)、各省省城4幅地图。所谓的“二十八省”未包括外蒙古和西藏,但都附在最末,而在“三十一省城名及其位置”中则将外蒙古和西藏计入,还增加了承化寺(原阿山道,年设阿山行政区,驻承化县今阿勒泰市)。“行政区划变更”则对年国民政府废道后新设的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西康等六省进行了简介。

三、分省概述。一省一图,解说辅之。以河北省为首图(其时南京国民政府已成立,但并未将江苏省放在第一幅),次为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外蒙古、西藏诸省图24幅(新六省合并在其他省份内,宁夏在甘肃省、西康在四川省、热察绥在外蒙古),其中河北省增附开平煤矿图、广东省增幅广州湾和澳门图各一幅。分省图对地名的标注较为简略,行政区划也没有细化到县一级。而重点对交通线路的着墨为多,计有道路(黑色细线)、铁路(分已成黑色粗实线和未成黑色分段线)、航空线(分已成红色粗实线和计划线红色粗虚线)、海运线等,另外还绘出了河流和毛毛虫式的山脉走向。

解说基本按人口、面积、名称由来、四境、铁路、江河、城市、产业等顺序来叙述,当时的一些热点事件或政治人物也作了叙述和说明,例如在河北省提到张学良易帜;山西省中对阎锡山主政山西的政绩十分赞赏;湖南省中对年的长江大洪水作了专门的叙述,并附水灾区域图;浙江省中提及奉化乃蒋介石的家乡;东三省中则介绍了日本的侵略扩张和伪满的建立情况。

四、通商贸易及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通商口岸、中国铁路、滇越铁路航路、航路、法国邮船公司、中国五大商埠、统计图表等。有46个通商口岸、中山新商埠、中国铁路、上海至马赛航线、上海主要航线、招商局航线图、中国五大商埠等地图7幅。统计图表部分是海关税收比较图、通往外洋之主要出产品、输入中国之主要物品、中国海关收入、中国运往外洋之产品、输入中国之主要货物等。

后一部分为首都南京、首都新建设、海关新税率章程、关税自主、中国将来之新铁路、东三省铁路管辖之类别、陇海铁路、上海之将来、中国商业之中心点、法航在中国之航空线、全国汽车路、中华天主教教区分布、中国国民党及国民政府等,有中国铁路计划图(单色两幅)、东三省铁路图、满铁铁路图、南满铁路图、陇海铁路、大上海鸟瞰图、法航亚洲线路图、全国汽车路、中华天主教教区全图等地图10幅。

末附安南商业、中国于荷兰印度之商业,并列印度支那、东南亚地图2幅。封底扉页还有上海年地图1幅。

《中华地理》的出版,对西方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窗口,从当时这本书多次再版即可看出,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欢迎,客观上对中法文化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又是一个危机重重、灾难深重的时代,一些有影响的事件及人物在该书均有所体现。数十年过去,这本较为新奇且别具一格的地图几乎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存下来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了吧。

书中附赠的漂亮书签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有哪些想在本平台推送的地图、想了解的地方,欢迎私信推荐我们~

整合全球地图资源、分享全网地图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dl/115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