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历史沿革第二十一期

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

(一)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年8月27日-年12月日)是意大利贵族帕尔马公爵,西班牙名将。亚历山德罗出生于年,他的祖父是教宗保罗三世的私生子皮耶尔·路易吉·法尔内塞,父亲是帕尔马公爵奥塔维奥·法尔内塞,母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私生女玛格丽特,他有一个出生一月即夭折的孪生兄弟。亚历山德罗作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和唐·胡安的外甥和西班牙王室关系紧密,在费利佩照看下长大。当他母亲于年就任尼德兰总督时他跟着移居布鲁塞尔,年在母亲玛格丽特的主导下亚历山德罗和葡萄牙公主玛丽亚结婚,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婚礼非常华丽盛大。年两夫妻回到帕尔马居住,同年生下长女玛格丽塔·法尔内塞,两年后又生下长子拉努乔·法尔内塞。作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卡洛斯和唐·胡安年龄相近的儿时玩伴(唐·胡安比他小两岁),他在婚后进入西班牙政府工作并移居马德里,与卡洛斯和唐·胡安保持终生的友谊。亚历山德罗在马德里待了七年,期间曾经数次到其他地区处理事务。年他参加唐·胡安指挥的勒班陀海战,指挥其中一艘战舰。在短暂回到意大利的帕尔马度过一段平静生活后年他以副将的身份再度隶属于尼德兰总督唐·胡安,两人共同面对由沉默者威廉·范·奥伦治领导的反西班牙起事。

(二)年春天在勒班陀海战中扬名的唐·胡安被调到尼德兰,处理喀尔文教派的凶猛叛乱。年唐·胡安抵达的时候弗兰德新教徒持续暴乱,前任总督路易斯·德·雷克森斯才刚与新教徒签署“根特和约”后唐·胡安不得不发布“永久诏书”来维持停战状态,把驻军撤回意大利,以便和叛军商谈归降事宜,并减少耗费的军饷。然而坚信天主教的唐·胡安在夏天就和新教徒开战,经济状况好转的西班牙政府给他不少援军,其中从伦巴底调来的九千名士兵就由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指挥。年1月唐·胡安的军队在让布卢附逼近新教徒部队,对方因为状况不佳而打算后撤。唐·胡安要求前锋部队不可随便追击,但是亚历山德罗觉得机不可失而违令进攻,成功大破新教徒。尽管打赢让布卢战役但唐·胡安却在同一年的雷梅南姆战役被击退,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德罗徒步持矛指挥部队进攻,并在危险的撤退中带领骑兵掩护,这些优秀的表现为他赢得名声、得到费利佩二世的看重。唐·胡安不久就病逝于年10月初,4岁的亚历山德罗被任命为尼德兰总督。亚历山德罗主张拢络尼德兰天主教徒的策略,尽可能取得当地人的支持,在年协助成立阿拉斯同盟。

(三)这个位于尼德兰南部的省分同盟(大多数仍信奉天主教)与西班牙缔结盟约,以西班牙不另外驻军为条件承认西班牙的宗主权。尽管低地国南部的保守派愿意接受西班牙王权,但北部较激进的新教徒已经决定支持独立,并在年成立乌特勒支同盟来和西班牙对抗并拒绝招降。亚历山德罗虽继续作战但他和引发八十年战争的阿尔瓦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在尼德兰绰号“血腥屠夫”)不同,主张以仁慈、宽容的手段来吸引叛军投诚并保证各城镇的传统特权不容侵犯,只劫掠那些不愿投降的城市,而他惊人的阵地战天赋也为这种策略提供保证。阿拉斯同盟是年尼德兰南方几省的贵族在阿拉斯城(今属法国)结成的同盟,规定在保持南方各省的特权和任命地方贵族担任官职等条件下效忠西班牙国王共同镇压革命,直到年安特卫普城陷落和南方的革命最后失败后西班牙政府又重新掌握南方政权。乌特勒支同盟是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荷兰北方诸行省于年1月2日在乌得勒支的牧师会大礼堂缔结的同盟条约,西班牙统治下的荷兰中乌得勒支同盟与阿拉斯连盟南北分立。乌得勒支同盟是荷兰北方各省为摆脱西班牙统治而联合的政治、军事与经济联盟,它是荷兰共和国成立的基础。

(四)年根特协定的签署确定南方和北方各省共同对抗西班牙以谋求更大程度的自治,南部诸省在年向信奉罗马天主教的西班牙妥协,并组成阿拉加联盟。于是荷兰省、西兰省、乌得勒支省的一部分以及格罗宁根省这些信仰新教的北方省份作出的反应就是在1月2日签订乌得勒支同盟条约,而这种南北对立的情况延续超过一个世纪,2月4日根特也加入同盟行列。月格德司的四分之三以及弗里斯兰省的一些市镇也加入,同年夏天阿默斯福特、伊佩尔、安特卫普、布雷达、布鲁塞尔这些市镇加入乌得勒支同盟,利尔、布鲁日和他们周围的区域则在年2月签署加入同盟。格罗宁根市在弗里斯兰省总督GeorgevanRennenberg的影响下转移阵营,签署协议,随后聚特芬加入,这样一来整个格德司完全加入乌得勒支同盟。年4月上艾瑟尔省与德伦特省加入,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北方七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于年1月2日在乌特勒支城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旨在与南方效忠西班牙的阿拉斯同盟对抗,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布加盟各省结成永久的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征税、宣战、缔结和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由三级会议以多数票决定。各省不得单独对外缔结协约,并规定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五)同盟促使北方七省联合作战,协调行动,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为联省共和国成立奠定基础。在一连串惊险的攻防战中虽然沉默者威廉数次找来外国势力介入(法国、英国、德意志诸侯),却仍在亚历山德罗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布拉班特、弗兰德、图尔奈、马斯特里赫特、布雷达、布鲁日、根特等大城陆续落入西班牙手中。虽然阿拉斯同盟是亚历山德罗支持成立的,但他却因为自己签署的条约而不能带兵穿越这几个省份造成一定的困扰,直到阿拉斯同盟后来态度软化后西班牙军队才能够直接穿越。无论如何在西班牙国库好转的情况下(以及经过弗朗什-孔泰的“西班牙陆上补给线”之开通)援军持续抵达尼德兰,到了年10月亚历山德罗的兵力达到6.1万,而且大部分都是精锐勇士且装备精良。相对之下乌特勒支同盟内部分歧、士气低落、多次战败,甚至发生内斗。如年抵荷的同盟领袖法国王储安茹公爵率领的一万法军就发动过一次愚蠢的同盟偷袭战,试图在安特卫普政变夺权,却被市民反制而失败导致威信扫地,终在年6月病死,意外引发法国的三亨利之战。年7月长期为独立事业奔走的沉默者威廉被西班牙刺客刺杀身亡,叛军失去负责统合的领导人而大乱,同一时间亚历山德罗动员四万大军围攻安特卫普更让新教徒惊慌失措。

(六)年安特卫普的沦陷是亚历山德罗最得意的战果之一,这场围攻持续一整年,新教徒不断从海陆两方面驰援,甚至投入“战争终结者”这艘无比庞大的战舰(不过触礁沉没),却仍在亚历山德罗的运筹帷幄之下投降。亚历山德罗允许新教徒自由离开安特卫普,使得此城人口由十万降为四万,离城投奔荷兰的大多是专业技工和优秀的商人,反而促使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之诞生。攻陷安特卫普代表尼德兰南部基本上已经完全收复,亚历山德罗达到一生成就的巅峰,即便年叛军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援下(由莱斯特伯爵率领两千英军为主力)反攻也在年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并逃回英国。年亚历山德罗的父亲去世,他因此继承公爵的头衔,但是身陷战争的他无法回去意大利,因此任命儿子拉努乔一世·法尔内塞担任摄政。他直到死前都没有亲自管理过公国,他在这个时候曾请求告老还乡但被驳回,毕竟费利佩二世的旗下并没有能够代替他的优秀将领。这个时候英国和西班牙的冲突已经白热化,亚历山德罗一开始相信自己可以借助各地天主教徒的力量,无须护航就登陆英伦群岛。但是费利佩二世阻止他这么做,并强迫他加入无敌舰队计划,接受海军的护航和运送。

(七)在无敌舰队计划中亚历山德罗的三万精兵必须抵达尼德兰的海岸,而他也确实夺下斯勒伊斯和奥斯登。但是在年夏天的海战中西班牙庞大的舰队未能突破英国与荷兰的联合舰队(特别是荷兰海上乞丐的威胁),让苦战中的亚历山德罗始终无法登上战舰,并在年11月因围攻贝亨奥普佐姆失败撤回布鲁塞尔(荷兰元首拿骚的莫里斯在这场战役展现出不输于亚历山德罗的军事天才)。年当亚历山德罗试图扑灭尼德兰北部重新集结的叛军时法国国王亨利三世驾崩,费利佩二世命令他介入法国宗教战争,协助天主教的神圣联盟(由吉斯家族领导)对抗胡格诺教派的亨利四世。他在年的巴黎之围中前往解救,成功把粮食送进饥饿的城内,迫使亨利四世解除包围后撤。虽然胡格诺教派在亚历山德罗的打击下未能援助尼德兰新教徒,但乌特勒支同盟却因为亚历山德罗的离开得以喘息并迅速壮大,成为八十年战争的转折点之一。年亚历山德罗在鲁昂之围故技重施,再次击退亨利四世,拯救马耶纳公爵夏尔·德·洛林的法国旧教军。但是亲临战线的他手臂中弹,健康迅速滑落,只得把军队和职位交给儿子拉努乔一世·法尔内塞和同僚。回到尼德兰后他在年12月在阿拉斯病逝,享年47岁。

巴巴里海盗

(一)巴巴里海盗最早是北非以突厥人和摩尔人组成的海盗组织,他们得到奥斯曼土耳其的支持,拥有严密的国家性质的机构,其统治者也自称为帕夏。所以巴巴里海盗并非仅仅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私掠舰队,而称其帝国的半自治省份更为妥当,同时他们也是帝国海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巴巴里海盗指那些在北非海岸活动的所有穆斯林海盗,包括土耳其人、柏柏尔人与希腊人,那些来自阿尔及尔和突尼斯的船长通常在背后都有一些富有的支持者,他们能在海盗的获利中得到百分之十的红利。十六至十九世纪基地位于北非阿尔及尔、突尼斯海岸的巴巴里海盗,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俘虏八十万至万的欧洲沿海基督徒居民,并将他们转卖为奴隶。直到年随着法国对阿尔及尔的占领导致巴巴里海盗失去活动的根据地才被彻底剿灭。年巴巴里海盗在马赫迪耶击退热那亚和法国发起的巴巴里十字军,北非海盗有很悠久的历史,其中最受人注意的是席兹尔·雷斯,他率部打退西班牙人并投靠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任命席兹尔·雷斯为该地总督,席兹尔·雷斯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舰队成员是受到宗教迫害而从天主教国家投奔过来的摩尔人组成,他们在整个地中海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掠夺天主教国家的商船,收取过往船只保护费。这支舰队就是巴巴里海盗,他们让整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都感到极大的恐惧。

(二)他联合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内军事自治,并通过海盗行为维持自己的经济体系,其海盗团体高度组织化、纪律化。16世纪开始欧洲海盗带来的先进船只和技术使得巴巴里海盗的活动范围扩大,并在17世纪中叶达到顶峰。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的沿海村镇深受其扰,居民纷纷迁往内陆,直到19世纪才有人返回定居。17世纪末欧洲各国的海军逐渐崛起,开始驱逐北非沿岸的巴巴里海盗,使得海盗活动开始减少,但未受到海军保护的海岸和船只依然不时受到巴巴里海盗的侵扰。19世纪初发生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和第二次巴巴里战争,此后经过维也纳会议的协商,欧洲各国开始共同打击巴巴里海盗并取得显著成效。年随着法国对阿尔及尔的占领,巴巴里海盗失去活动的根据地,被彻底剿灭。15世纪伊比利亚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尔一世(年-年在位)和阿拉贡王国的斐迪南二世(年-年在位)通过婚姻使两个国家王国完成合并,形成当代西班牙的雏形。这是一个新兴国家,它很快便走向强大,开始征服伊比利亚的其他国家,年其消灭最后一个伊斯兰国家格拉纳达,很多当地的摩尔人不得不离开伊比利亚逃往北非,在北非他们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直至年两名突厥海盗头目乌鲁兹·雷斯和席兹尔·雷斯(后来的海雷丁)来到阿尔及尔,两人颇具领导与组织才能,他们招募这些摩尔人组成自己的海盗团体,开始不断打劫欧洲的商船,逐渐成为欧洲的公敌。

(三)这让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年-年在位)注意到他们,塞利姆当时正在进行东征波斯萨菲王朝的计划,所以他需要在西地中海建立一个基地,从而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而雷斯兄弟就是建设这个基地最好的人选,于是苏丹向雷斯兄弟提供必要的武器和物资,希望他们有一番作为。雷斯兄弟很出色,他们很快在西地中海打出名气。此时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遭遇到财政危机,突尼斯各酋长为了筹措资金把地中海加贝斯湾中的杰尔巴岛卖给雷斯兄弟,这使他们取得的第一个据点。在这个岛上塞利姆的继续支持使他们建立起一支舰队,并使海盗们接受到正规的军事训练,使海盗们愈发精锐,以至于战力强过哈夫斯王朝。年乌鲁兹占据阿尔及尔,宣布成立巴巴里王国,从而开辟这个威震地中海数百年的海盗帝国。16世纪初期西班牙正处于疯女王胡安娜(年-年在位)时代末期,真正掌权的是其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塞利姆一世时期,正是两国要开始进行扩张的初期让地中海的局势本来就不稳定。而乌鲁兹成为阿尔及尔统治者,掌控哈夫斯的权力,却给地中海平添更多的变数,这让西班牙非常不安。于是派遣奥兰将军率领舰队攻击阿尔及尔,尽管西班牙占有绝对优势但也许出于战略上的失误,西班牙舰队被打的大败。

(四)年奥兰将军退兵后愤恨的乌鲁兹率兵包围布日伊,不过守方准备充分导致乌鲁兹没有战胜,一条手臂也在战斗中残废。年西班牙再度进攻阿尔及尔,这一次西班牙军的领军是卡马雷斯将军,他准备充分且兵多将广,一举击败乌鲁兹。据说当时乌鲁兹已经撤退,但后来因为不愿意丢下殿后的将士而反身回战,结果被西班牙军队击杀。阿尔及尔被西班牙占领,乌鲁兹的弟弟席兹尔出逃,再度沦为流浪的海盗。但是他比哥哥更有耐心,他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而降低欧洲对他的注意力,这也使他避过被西班牙追杀的厄运。具有远见的塞利姆一世此时继续为席兹尔提供援助,年塞利姆一世病故,其子苏莱曼一世(年-年在位)继位,仍然支持席兹尔。事实显示苏莱曼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席兹尔在力量充足后重新夺回阿尔及尔,巴巴里王国宣告复兴。不过此时他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其中央治理下的自治省份,席兹尔也接受来自苏莱曼的任命,成为帝国的“卡普丹帕夏”(海军上将)。年哈夫斯王朝国内发生王位继承之争,席兹尔·雷斯乘机攻占突尼斯,这支进攻突尼斯的军队的有一位统帅叫锡南帕夏。年他又占领的黎波里,再加上十几年前占领的阿尔及尔,巴巴里海盗就获得三个大的据点。

(五)这三个据点的长官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由军事上的最高统治者控制着,每年向奥斯曼帝国缴纳赋税,表示承认奥斯曼帝国中央权力。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土耳其海上武装,西班牙、热那亚、威尼斯等欧洲天主教国家逐渐结成“神圣同盟”联军,以维护自身在地中海的霸权。年-年间席兹尔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名义多次与神圣同盟的海军司令安德烈·多雷交战,交战的地点大抵从希腊的勒班多至突尼斯一带,起初双方互有胜负,不过在普雷韦扎的战斗中土耳其海军击溃欧洲海军。这个事件直接导致欧洲人在地中海的霸权进一步被削弱,不得不向奥斯曼土耳其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以表示歉意。因为这一场胜利让席兹尔也被苏莱曼赐予“海雷丁”的称号,加上他继承的乌鲁兹的“巴巴罗萨”的称号,后人便将之称为“巴巴罗萨·海雷丁”。为奥斯曼土耳其立下大功使得席兹尔在帝国内部的地位大增,他甚至通过和苏丹的妹妹的政治合作迫使一位主张修整内政的大维齐路特菲帕夏下台,从此更是权倾朝野,奠定巴巴里王国在地中海的地位。6年席兹尔在伊斯坦布尔去世,其门徒图尔古特继位。他与席兹尔一样具备突出的军事才干,但他为人正直,不懂得玩弄权术,论政治阴谋却远远不行。当时苏莱曼的皇妃罗西拉娜为了为自己的儿子争夺苏丹继承人的地位,已经在凭借最佳的政治手腕扳倒无数政敌,她又把手伸向巴巴里王国的控制权。

(六)由于苏莱曼对罗西拉娜的信任,图尔古特受到打击失势,一个名叫西纳的巴巴里海盗成为她的一位心腹,继而当上阿尔及尔帕夏。为此寒心的图尔古特率领一批忠心的手下反出奥斯曼帝国,再度沦为流浪的海盗。不过西纳上任不久便去世,帝国一位资望较高海军将军皮亚勒接任他的职位,年皮亚勒为了提高巴巴里海盗的战力请回图尔古特协助管理海盗。医院骑士团团长瓦莱特作战,互有胜负,后来战死于马耳他大围攻,由乌卢奇·阿里继任。年,勒班多战役爆发,土耳其海军被天主教的神圣同盟打败,在此次战役中,乌卢奇·阿里仍然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获取了局部的胜利,但无法挽回整个战局。不过凭借奥斯曼帝国的国力,仅仅半年之后土耳其海军就迅速恢复,并得到加强。进入17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光辉不再,巴巴里王国也逐渐脱离其统治,而成为几乎独立的王国。此时,欧洲各国的海军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善了武器装备、编制训练与理论战术,逐步与亚非各国的海军形成了很大的代差。为此巴巴里王国主要经济来源也从直接的打劫与收取海洋保护费混合的办法变为单纯收取海洋保护费,当时所有的欧洲国家只要要在地中海做生意就必须交钱,否则巴巴里海盗便会攻击其商船,各国为了避免不必要麻烦都宁愿交出这笔钱。

(七)巴巴里王国仍然保持经济来源不断,但事实上已经不足以发展科技来研发新的战船,这也注定使他最终将不能和欧洲诸国的海军抗衡。巴巴里王国的统治者们似乎意识这一点,所以在18世纪初期他们放弃对英法两国收取保护费,因为两国的海军最早开始步入近代化,其武器装备和船只性能都不再是巴巴里海盗所能相比的,而且海军军官的战术战略思想更是提高数个层次。除英法之外其他国家的商船仍需缴纳保护费,当时新兴的美国也需缴纳这样一笔费用,偶尔这些海盗还会撕毁条约,公然攻击各国船只。到了19世纪初的黎波里的海盗头目要求美国增加所缴纳的费用,同时多艘美国船只在地中海遭受劫掠,这终于使美国无法忍受,1年美国向巴巴里宣战,派遣舰队开赴北非,并取得胜利。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美国及英国、法国的强大海军不断向阿尔及尔、的黎波里与突尼斯发起进攻,最终使这个威胁欧洲00年的海盗王国退出历史舞台。巴巴里王国是由巴巴里海盗所创立的国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国。巴巴里王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王国,尽管他的领导者以“苏丹”自居,但是其内部的权力划分、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等却和王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由军人阶级主政,事实上更像一个军事团体。不过这些所谓的军人在从事战争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打劫商船,这也是他们早期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巴巴里王国又被称为巴巴里海盗。

马赫迪耶围城战

(一)作为历史悠久古城的马赫迪耶在古典时代就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从迦太基共和国到罗马帝国期间当地都是地中海南部航线上的主要口岸,尽管远不如迦太基城来得有名却是船只从亚历山大港通往马格里布的必经之路。在经历7-8世纪穆斯林大征服后当地又成为巴巴里海盗的主要基地,其辐射范围从马耳他-西西里-那不勒斯一直延伸到法国的马赛。10世纪随着首批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崛起导致穆斯林海盗的活动范围被大大压制,其标志性事件就是热那亚-比萨联军对马赫迪耶的反击,紧接着杀入地中海的诺曼骑士也以西西里为基地反攻并占领过这种城市。但放眼整个北非沿海平原和沙漠时单个港口城市很难在连续不断的反击中坚持太久,因此基督教世界的前两次反攻都以不了了之而收场,回过神来的穆斯林海盗又会接着从这里北上劫掠。14世纪后期已经成为西地中海霸主的热那亚共和国决定再次出兵解决马赫迪耶的海盗问题,之前的年内他们通过支持十字军东征而收获颇丰。在老对手威尼斯主导年的对拜占庭战争后热那亚方面又马上与拜占庭人讲和,通过尼西亚的复国势力让他们的商业据点又推进至黑海,至此一个从法国南部延伸到亚速海的海上殖民体系大体上稳定下来。但北非的巴巴里海盗却不会错失任何下手机会,经常在半道上堵截热那亚人的商船。尤其是在狭窄的突尼斯海峡中劫掠行动的成功率极高。

(二)同时另一个基督教对手也让热那亚人感到芒刺在背,以加泰罗尼亚为基地的阿拉贡西班牙人已经将势力范围扩张到马耳他、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也就是说热那亚的商船从本土或科西嘉岛出发都需要经过他们的控制水域。很不巧的是双方就是比邻而居的竞争对手,威尼斯人也和阿拉贡人多有联合,意在对他们进行战略堵截。因此如果热那亚人控制突尼斯海岸的港口,就可以开辟出避开阿拉贡势力的新航线。为了筹备这次远征的热那亚人组织共有60艘大船的远征舰队,在具有较大运力的柯克帆船外还有专门为之护航的桨帆船战舰。考虑到庞大的部队规模和补给困难,前者的数量就十分重要,因为在人生地不熟的北非战场就地征集补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热那亚共和国还为远征准备多人的步兵和弓弩手,不仅来自共和国本土也包括大量的科西嘉、撒丁人和其他周遭地区的雇佣兵。由于正值英法百年战争的休战期有大量的野生兵团活跃在法国南部与北意大利,缺乏稳定收入的他们很容易被共和国的军饷所打动。同时一批失去建功机会的英法两国骑士也参与进来,其人数在人左右,他们的领头人有波旁公爵路易二世,也包括后来的布锡考特元帅。因此这支远征力量就是非常典型的十字军结构,这也为其后来的失败埋下重要伏笔。作为精锐力量的骑士阶层时其目的和诉求都不同于城市里的商业贵族,同时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雇佣兵团也不可能理解骑士精神与作风准则,一旦战事出现停滞的话多重矛盾便会爆发出来,成为相互牵制的伤害因素。

(三)相比之下北非的穆斯林势力会显得比较团结,因为战场就在自己的本土,所以有着十字军所无法比拟的内部统一性和策略灵活度。年7月1日远征舰队的主力从热那亚起航,在月底望见广袤而神秘的北非大陆。由于事发突然导致本土的穆斯林没有在海上尝试拦截,巴巴里海盗的小型桨帆船也不可能阻挡大型的加莱战舰,只能在疏散部分人后全部退入马赫迪耶城内。马赫迪耶本身就位于一个沿海的小型半岛上,其地形类似君士坦丁堡和马赛,是非常适于防御的堡垒型城市,相对而言具有制海权的一方可以从海上发起进攻。但热那亚人的船只主要用于运输部队,所以不具备专业的攻城作战设备,虽然有早期火炮被安装在某些大船上,却无法依靠较小的口径去破坏城墙。所以十字军选择在城市附近建立稳固营地,以海陆双重封锁战略去压迫守军。由于北非沿海缺乏足够的林业资源,所以十字军无法找到足够的材料去组装出大量的大型攻城器械,除了帮助水兵从海船登上城头的云梯外也包括在陆地上使用的攻城塔、配重投石机与攻城锤。他们可以通过拆卸少量船只来获得木材,但制造的器械数量太少,很容易被守军用防御性武器所破坏。解决之道是使用早期的攻城火炮,但在14世纪可以通过海船携带的火炮体积较小,只能用于轰击木质的城门,对坚固的石头城墙没有太大效果。这些不利因素都让十字军的攻城效率被降至最低。经过2个月的初步对峙会控制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的苏丹艾哈迈德二世,也完成自己的援军组建工作。

(四)穆斯林方面已经注意到这支十字军为了减轻后勤压力而没有庞大的兵力优势,所以他宣布已筹集4万人的大规模部队,准备里应外合地将对手一口吃掉。但考虑当地的环境与其他实际情况,这个数字无疑是为了恐吓对手而故意散布的假消息,所以艾哈迈德主要用轻骑兵去袭扰十字军营地,同时不忘派遣使者与对方谈判。然而无论是需要南方港口的热那亚人还是为荣誉而战的法国骑士都不准备与对方议和,相反他们以非常有限的兵力准备起同时面对两头进攻的防御阵地。战兵总数只有的他们一边用舰队封锁马赫迪耶的三面海岸,一边用壕沟堵住城市的陆上边界。在营地的外侧他们也构筑起一道防御土墙,应付随时到来的援军攻击。但这也意味着他们自身的补给线有被掐断的危险,只能通过海路去意大利南部采购一些应急,无论如何穆斯林一方还是握有数量优势。在数次试探性攻击后终于忍不住强攻十字军营地,热那亚-法兰西联军也不准备坐以待毙,直接将大部分有生力量拉出营垒,期望以决定性野战重挫对手。他们使用经典的十字军战术,靠前排重步兵与后排弓弩手的组合硬抗柏柏尔轻骑兵围攻,在对手进攻受挫后出动骑士进行反击。艾哈迈德的步兵成功扛住骑士冲击,继续以重组后的轻装部队实施反包围。在漫天的标枪和箭雨洗礼下十字军被迫撤回土墙背后。作为客军的他们还需要面临箭矢存量有限的问题,因此在战术层面也显得比较保守,此后战事再次陷入无休止的胶着。

(五)热那亚战舰可以在白天控制海区,却无法在夜里也保持封锁状态。穆斯林通过北非沿海常见的小型船只不断向城内输送补给,严重削弱对方的进攻效率。外围的援军则不停的袭击十字军营地,让他们无法集中精锐战力去强攻城市,在数次不成功的小型突击后基督教一方的士气开始日渐低落。随着时间进入年的冬季让补给不足的问题也彻底暴露出来,加上这次远征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帅,骑士、雇佣兵和商业贵族间相互鄙夷也无法得到控制,最终双方都极不情愿地回到谈判桌上。突尼斯的穆斯林与热那亚人签署为期10年的停战协议,并承诺向共和国支付15年的税款,作为法国骑士与雇佣兵们的结算费用。攻方眼看自己无力征服马赫迪耶,自然顺坡下驴地同意这个解决方案,战争在这年的12月1日宣告彻底结束。热那亚人带着迫使对方求和赔款的利好消息,以胜利者姿态返回城市。穆斯林守军也宣布自己是战胜者,以顽强和策略将强敌逼出本土,至于收获最少的法国骑士也以完成一次十字军征伐而感觉良好,这种认识偏差将驱使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参加6年后的尼科波利斯战役。虽然巴巴里十字军的规模不大,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却是一场长期对抗的缩影。逐步复兴的基督教欧洲与穆斯林北非间的较量将一直延续到近代,两个世纪后热那亚舰队还会重返这片海岸,并在当地维持几十年的统治,只是在那一次作为重要助力的法兰西骑士将被换成西班牙方阵步兵。

第一次巴巴里战争

(一)从北非阿尔及尔、突尼斯、摩洛哥、的黎波里(巴巴里海岸)来的柏柏尔海盗是地中海苦难的根源,抢劫商船、绑架船员并索要赎金给这些国家的穆斯林统治者提供财富和海军力量,几个世纪以来罗马天主教统治者都忙于募集基金并交给海盗救赎被劫人员。巴巴里海盗是欧洲人对以北非为基地在地中海从事海盗活动的穆斯林海盗泛称,巴巴里海盗遍布除了埃及以外的所有北非国家,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其中除了摩洛哥外阿突利三国都接受奥斯曼帝国的摄政统治,这些北非国家和奥斯曼帝国中央的关系是和奥斯曼的国力强弱成正比。早在十七世纪奥斯曼国力鼎盛时巴巴里海盗是苏丹忠心耿耿的海上斗士,进入十八世纪奥斯曼国势江河日下,他们就和帝国中央离心离德,到十九世纪初他们更是发展成实质上独立的国家。北非的帕夏和封建主们在名义上承认伊斯坦布尔的威权,但实际上他们才是当地真正的统治者。他们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从巴巴里海盗的战利品的抽成以及希望本国商船避免被巴巴里海盗劫掠的国家的贡金,像英法这种海军力量强大的国家无需向巴巴里国家纳贡,而像美国、荷兰、威尼斯、斯堪的纳维亚等海军力量弱小的国家只能被迫向巴巴里国家纳贡。巴巴里海盗攻击美国商船企图敲诈赎金,美国希望就像欧洲国家执行的标准程序一样做以避免更多冲突。

(二)在《巴黎合约》(使美国独立于英国统治)签订前美国商船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处于法国的保护下,虽然条约并没有提及北非诸国但却指出法国和美国共同的敌人,即北非诸国海盗。海盗攻击美国船只的现象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才开始突显,当时美国不再处于法美盟约保护之下,这导致美国商船第一次被袭击。年10月11日摩洛哥海盗袭击双桅帆船贝齐,西班牙政府给美国政府提供解救船只和船员的意见,但是是用缴纳税收的方式以防止更多的袭击发生。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决定派遣使者前往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试图商谈交换船员,摩洛哥是北非诸国中第一个与美国签订条约的(年7月2日),这个条约最终终止摩洛哥海盗对美国船只的袭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条约的第六条,如果有任何美国人被北非诸国海盗俘虏,美国人应当被立即释放,并且被摩洛哥政府保护,美国同其他北非主要国家的外交比起摩洛哥就失败很多。阿尔及利亚对美国的海盗行动开始于年7月25日(捕获纵帆船玛利亚和多芬),四国要求66万美元的赔偿金,但是美国使者只有4万美元。用外交谈判的手段达成合理的赔偿数额艰难地前进,玛利亚和多芬船只上的船员被羁押十年,在这其中还有陆续被抓的其他船只上的船员。年阿尔及利亚与美国达成协议,释放抓获的名船员,美国支付一百万美金的赎金,这占1/6的美国财政预算,同时要求更多的钱财作为不再进一步抢劫的税金。

(三)持续的索要最终迫使美国政府于年成立美国海军部,目的在于防止海盗进一步袭击美国船只同时终止北非海盗索要赎金。多封被俘船员的信和证词显示被俘人员遭受奴隶对待,虽然北非诸国的监押与欧美诸国所指有所不同。囚犯们可以获得财富和资产,同时提高自己的地位,其中一个例子是詹姆斯·利安迪·卡斯卡特,他享有阿尔及利亚基督奴隶的最高地位——国王顾问。即便如此被俘人员依旧被迫做苦工劳力,忍受着疾病和寄生虫的侵袭,由此美国公民强烈要求政府采取直接措施以阻止海盗对美国船只的袭击。杰斐逊把谈话内容告诉外交事务秘书长约翰·杰伦,杰伦把的黎波里大使的言论提交到国会。杰斐逊表示支付赎金进一步鼓励袭击行为,尽管约翰·亚当斯同意杰斐逊的观点,但他相信在现行条件下美国应当继续支付一部分赎金,直到美国海军完全建成。美国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这使得海军负债累累,联邦军队和南方军队就国家需要和税收压力争论不休。杰斐逊一党坚信国家的未来发展在于西部扩张,大西洋的贸易威胁榨干国家的钱财和精力。美国支付阿尔及利亚赎金以后15年里每年都再支付一百万美金可以使美国船只安全通过,0年赎金金额占到美国政府财政的20%,杰斐逊继续为终止赎金奔走,华盛顿也给予支持。随着年美国海军的正式建成和海军力量的上升,美国最终有实力拒绝支付赎金。

(四)早在北美殖民地尚未独立时殖民地商船悬挂英国旗帜在地中海是通行无阻的,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早就对被迫向摩尔海盗纳贡愤怒不已,只是碍于债台高筑和国内党派理念分歧的窘迫无法维持一支具有威慑力的常规海军。与当今成为世界第一海军不同的是在那个吨位大小和大炮多寡决定强弱的风帆战舰时代,早期美国海军的全部力量仅有一条74吨,装备4门4磅加农炮的三桅纵帆船“汉纳”号。它的费用并非有大陆议会支付,而是由华盛顿自己掏腰包,这一时期孱弱的美国海军尚远不及同时代中国东南沿海的某些海盗团伙。独立战争后保护美国贸易的需求促进美国海军的发展,年美国和法国爆发法美准战争,到1年战争结束后美国已经拥有47艘从炮舰到快速帆船组成的舰队,其中火力最强、吨位最大的是装备44门24磅炮、排水量2吨的“宪法号”。1年在杰弗逊即将就职总统的前夕国会通过新的海军立法,为总统另外提供6艘护卫舰,总统可以直接指挥它们及命令其执行载人指令。处于美国与巴巴里强权即将宣战的紧张形势下这些舰艇被派遣到利比亚海岸去保护美国的商贸及履行海上义务,同时被命令在任何发现敌方船只的情况下摧毁它们。1年杰弗逊正式就职总统,黎波里的帕夏(总督)尤素福·卡拉曼勒要求从新政府获得22.5万美元(0年联邦总收入略高于万美元)。但杰弗逊坚守自己一贯的信念并拒绝这个要求,很快尤素福·卡拉曼勒向美国宣战。

(五)尤素福·卡拉曼勒并没有通过正式的纸质文件宣告战役的开始,而是按照巴巴里的传统方式砍倒美国领事馆前的旗杆,邻近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没有跟随黎波里的行为。作为回应的杰弗逊派出一小股军队前往黎波里地区保护美国船只和公民的安全,但国会坚持认为他是未经宪法,没有国会批准超越防线。杰弗逊对国会说:“我向你们提供战争的全部信息,你们在行使自己重要职能的时候应该利用知识看清形势,慎重的权衡。”尽管后来国会没有投票表示赞成正式宣战,但他们授权总统指示指挥官武装船只,抓住黎波里帕夏所有的船只和货物。的黎波里帕夏的宣战给美国政府一个很好的借口去一劳永逸解决巴巴里问题,他们的计划是把他们的舰队分成两个支队,轮流派遣它们进入地中海,这样就可以在地中海交替保持一支舰队。这些悬挂星条旗的舰队将会在北非海岸巡弋阻止巴巴里海盗袭击美国商船。第一支进入地中海的美国舰队是1年由戴尔海军准将统率,由艘快速帆船和1艘多桅总帆式帆船组成。戴尔的到来像一阵强烈的飓风让巴巴里海盗切身感受到来自直布罗陀外海的大西洋疯狗浪的毁灭威力,根据美国政府的命令戴尔将在地中海为美国商船护航,向巴巴里海岸耀武扬威并封锁的黎波里港,但禁止他俘获战利品。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尔中戴尔的军舰打开舷窗将黑洞洞的炮口瞄准港口,1年1月在直布罗陀中戴尔俘虏的黎波里帕夏两条最好的军舰,即一艘装备26门炮的军舰和一艘16门炮的多桅纵帆船。

(六)戴尔还俘虏一条名叫“的黎波里”的14门炮的三桅商船,国会为此特地给有功人员授予佩剑予以嘉奖。不过戴尔无法封锁的黎波里港,美国军舰在的黎波里港外的巡弋与其说是封锁不如说是监视。2年理查德海军准将带来5艘快速帆船和1艘多桅纵帆式帆船替换戴尔,同年一艘名叫富兰克林的美国商船在不断得到安全保证的情况下从马赛起航,但很快就被的黎波里的海盗船俘获。的黎波里港当时正被美国军舰星座号监视,不过它吃水太深而不敢过于靠近。肆无忌惮的的黎波里海盗们在大白天就在星座号的眼皮底下把富兰克林号拖进的黎波里港,近在咫尺目睹事情发生的星座号舰长气得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富兰克林号事件让美国海军颜面无光,也波及杰斐逊总统的威信。2年杰弗逊在对付海盗上的权力要求国会通过新的法令,允许总统采用武装船只在大西洋、地中海及毗邻海域保卫美国海员及商贸的安全。该法令授权总统全权决定是否把海军用于进攻行动,授权美国船只扣押属于黎波里海湾的船只,并把捕获的财产分发给带船只进入港口的人们。尽管如此但美国海军在的黎波里海面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杰弗逊在年向国会就此问题进行施压,并在黎波里地区得到更多兵力,部署许多全国最好的军舰,像美国阿格斯号、乞沙比克号、星座号、宪法号、企业号、无畏号、费城号和妖女号都投入使用。

(七)年2月国会拨出专款建造四艘适合浅水作战的军舰,18门炮的二桅船海妖号和百眼巨人号,14门炮的多桅纵帆船鹦鹉螺号和雌狐号。年6月21日美国人召回软弱无能的莫里斯准将和他的舰队,与此同时普雷布尔准将率领由新建的军舰组成的舰队出发前往地中海,准将的旗舰是赫赫有名的宪法号。凶狠好斗的普雷布尔是在美法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美国海军菁英,信奉炮口至上的他决定用武力好好教训那些无法无天的摩尔人。年9月14日夜普雷布尔舰队到达直布罗陀海峡,美国舰队第一步就是把炮口瞄准丹吉尔,摩洛哥君主立即宣布要和美国保持友谊,无条件停止对美国商船的掠夺。普雷布尔强迫摩洛哥签署和平条约后又派快速帆船费城号和雌狐号去封锁的黎波里,其中费城号的舰长威廉和巴巴里人海盗有旧怨。整个年普雷布尔封锁北非港口并执行一系列突袭和攻击城市的行动,年10月威廉船长刚到的黎波里港外海就全心全意致力于复仇,恰好此时他接到关于两艘悬挂的黎波里旗帜的海盗船出没在他附近的消息,威廉没有多想就指挥费城号猛冲向海盗船。的黎波里海盗没有接战,他们只是一边不停地规避闪躲美国人射过来的炮弹,一边向海岸线驶去。威廉明知海岸水浅且水流复杂的危险,但触手可及的交战机会和胜利的荣誉让他目空一切,继续追击海盗船。这是一个陷阱,海盗船很快就逃到安全的地方,费城号却在浅水搁浅导致船首翘出水面,美国士兵被抛到水中。

(八)的黎波里帕夏派兵把费城号拖进的黎波里港,07名美国战俘被扔进的黎波里阴森的地牢里,美方在经受来自的黎波里海岸炮台和海军部队的火力攻击时曾试图让船只浮起,但是没有成功。费城号军舰的船长威廉·班布里奇以及其他所有的官员和船员都被带上岸当做人质,费城号军舰被的黎波里控制,停泊在港口被当做攻击美方的炮台。4年2月16日夜中尉斯蒂芬·迪凯特带领美国第一支海军陆战队的一支小分队乘着被重命名为勇气号的双桅纵帆船,该船是从黎波里俘获的,躲过费城号甲板上的的黎波里守卫将船划到靠近船的地方,登上已被俘的费城号甲板。迪凯特带领士兵向的黎波里军舰发起猛攻并战胜的黎波里的海军守卫,在美军船只的支持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向费城号开火,摧毁它对敌军的作用,以行动力和勇敢著称的英国海军上将霍雷肖·纳尔逊认为这是这个时代最为勇敢无畏的一次行动。美国普雷贝尔号驱逐舰于4年7月14日袭击的黎波里,进行一系列草率无果的战斗,其中包括在司令理查德·萨默斯领导下的美国勇气号纵火艇发动的一场勇敢但以失败告终的袭击。配备有炸药的勇气号原本打算进入的黎波里港口与敌军舰队同归于尽,但是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前勇气号已经被的黎波里的火力摧毁,萨默斯和他的船员全部遇难。4年8月普雷布尔在地中海已经拥有7艘军舰和名官兵,另外他还向两西西里王国借了6艘炮艇和2艘炸弹船,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在地中海部署的最大兵力,可的黎波里帕夏仍不为所动。

(九)的黎波里城内有2.5万名战士,城墙上有尊大炮,的黎波里港内有10艘10门炮的双桅船、两艘各有人的桨帆船以及19艘各有1门18磅或26磅炮的炮艇。普雷布尔在8月至9月的4周内发动五次进攻都被的黎波里帕夏打败。无论如何普雷布尔再勇猛也无法单凭武力让的黎波里屈服。美国政府把普雷布尔召回国,接替善战的普雷布尔的是在北非生活过且了解北非局势的威廉·伊顿。美国前任驻突尼斯领事威廉·伊顿在美国政府的授权下前往埃及希望请回的黎波里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哈米特·克拉玛尼,哈米特曾被他的兄弟尤瑟夫·克拉玛尼废黜并流放到埃及,伊顿打算帮助哈米特回到的黎波里并重新登上王位,哈米特同意他的计划。在哈米特的帮助下伊顿招募五百名来自阿拉伯、希腊克里特岛以及柏柏尔的希腊雇佣兵,4月27日总指挥伊顿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任中尉普雷斯利·奥班诺带领一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从埃及亚历山大港行军跨过利比亚沙漠的五百名希腊雇佣兵组成的联合军队,展开对的黎波里德尼城的进攻。伊顿将他的兵力分成两路,由哈米特带领阿拉伯士兵向西南行进以阻断的黎波里的道路,之后攻击城市的左翼并向守卫较为薄弱的统治者的宫殿发起猛攻。与此同时伊顿身着阿拉伯民族服装自称大将军,带领余下的雇佣兵、海军陆战队和10头骆驼横穿英里的沙漠攻击海港堡垒,其它船只向防卫严密的港口炮台开火。

(十)下午2点45分奥班诺和海军陆战队首先发动进攻,的黎波里的大量兵力被调遣守卫港口,这也使得哈米特带领的雇佣兵成功阻断道路,并且到达城市西部。伊顿在手腕被枪打伤的情况下带领军队翻过城墙,的黎波里守卫留下已经装上炸弹的大炮后迅速逃跑。哈米特在这时也控制住统治者的宫殿和城镇的西部,许多慌忙撤退的海港堡垒上的士兵穿过城镇时正好落入哈米特的兵力之中。下午四点整座城市都被攻占,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胜利地将美国国旗在他国领土上升起。伊顿在德尔纳城明智地夸大他的军队数量,消息传到的黎波里城后让优素福帕夏大吃一惊。先前多次拒绝和美国和谈且毫无畏惧和美军战斗的优素福帕夏得知美国人和他的兄长联合起来的消息后变得忧心忡忡,因为他的兄长才是国家的合法统治者,美国人拥有道义的优势,战争如果再继续这样持续下去他很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王位。和平友好条约于5年6月4号签署,原本有英语和阿拉伯语两个版本,该条约共包括二十个条款。第一个条款内容是从签署条约即日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及公民和巴巴里地区的黎波里摄政区的省长和臣民实现和平,这是普遍、不可违抗和更改的事实,并且双方缔结真诚的友谊,这是由双方共同批准的也是根据最惠国待遇的条款签署。

(十一)如果其中任何一方要给予任何一国在航海或商贸方面的特权或优惠,如果该特权或优惠是在自由的情况下给予的就立刻适用于另外一方。如果是有附加条件,另外一方可以有接受、修改或拒绝的权力,并且这些条件要最大化地实现彼此的利益。杰佛逊政府在同意为美国囚徒偿付6万美元的时候提出要区分进贡和赎金这两个概念,当时有些人认为把水手买回来,让他们摆脱奴役是结束战争的一个公平交换。但是威廉·伊顿在他后来的一生中都感到很后悔,认为他的努力都因国务院的外交官托比斯·里尔付诸东流。伊顿和有些人认为应该用抓捕德尔那作为交换条件释放所有美国囚徒,而不用拿这么多赎金。伊顿认为美国已经做出让步,答应把哈米特·克拉玛尼放回国,继续担任的黎波里的领袖。但是伊顿的抱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人们已经把注意力转到紧张的国际关系上,这也最终引发年战争。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它提升美国军队的名声是有好处的。到战争之前为止美国军队的各方面实力都没太进行过检测,这次战争显示出美国是可以在远离领土的地方进行作战,美国军队也具备一定的凝聚力协同作战,而不是作为各州的军队进行作战。美国的海军和陆战队永久地成为美国政府和历史的一部分,迪凯特作为美国第一个后革命时代的战争英雄回到美国。

(十二)另一方面引发战争的根本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半途而废,其中一大原因是欧洲的形式发生变化。在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初期英国和法国及其各自的盟国在海上针锋相对,美国是中立国,对于美国海军在地中海的军事行动时双方都不干预。而且当时美国和英国关系好,美国海军可以利用皇家海军的基地,英国方面在处理事务上也偏向美国。可是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之后皇家海军没有对手,地中海就没有美国海军的活动空间,英国的对美政策也从拉拢转向挤压,导致年战争。第一次巴巴里战争的结局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是大胜,因为欧洲国家以往对付巴巴里诸国,最好的结局是在大兵压境、一通轰炸后折价买走部分白奴,或者签署个便宜的和约。美国用6万美元换来00个俘虏,外加免除保护费,还趁机和摩洛哥、突尼斯都签署优惠条约,按伊顿所说是近百年来基督教国家和巴巴里诸国所签署的最有利的和约,但是对于美国来说这次一次未完成的任务,美国并没有战胜对手。麦迪逊不甘心这个结局,因为他和杰佛逊一样坚信和平是免费的,和平是用不着购买的,他要的是贸易的自由和海员的人权。7年阿尔及尔人又把美国船舰和水手作为人质,但由于当时美国已逐步陷入到年战争,直到年才得以应对这些挑衅行为,随后就爆发第二次巴巴利战争。

第二次巴巴利战争

(一)第二次巴巴利战争(年)也被称为阿尔及利亚战争,是美国与统称为“巴巴利国家”的奥斯曼帝国北非摄政的阿尔及利亚、的黎波里及突尼斯三个海盗国家之间的第二次战争,这次战争在年结束。第二年(年)英国与荷兰最终有效地解决这起国际争端,这场战争使得美国摆脱向海盗国家交纳贡品的命运,标志着地中海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海盗活动开始衰落。几十年里欧洲列强建造更为复杂昂贵的船舶,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都是巴巴利海盗无法匹敌的。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后其在地中海的海上贸易由于不再受法国的保护,受到巴巴利国家的海盗的威胁。1年巴巴利国家的的黎波里的帕夏向美国索要22.5万美元作为贡金。时任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拒绝这一要求,随后美国与的黎波里爆发战争,即第一次巴巴里战争(1—5年)。第一次巴巴利战争于5年结束,5年6月10日美国与的黎波里签订停战协议。为平衡双方所拥有的对方人质(或俘虏)数量不等的情况,美国向的黎波里支付6万美元的赎金,的黎波里免去美国的贡金,随后巴巴里国家的阿尔及尔、摩洛哥和突尼斯也与美国签订和平协定。第一次巴巴利战争之后美国将其注意力转向与英国日益恶化的关系,双方的主要矛盾是竞争与法国的贸易往来,这也最终导致年战争。

(二)巴巴利海盗趁此机会在地中海地区再次袭击美国和欧洲商船,并且扣押船员和军官作为人质以获得赎金,与此同时欧洲列强仍深陷直至年才完全结束的拿破仑战争中。年战争结束后美国得以从其中抽出身来,再次将注意力放到北非巴巴利地区。在年月美国国会通过对阿尔及尔开战的决议后集结两支海军部队,由迪卡特将军率领的舰队在纽约,由贝恩布里奇率领的舰队在波士顿,两支舰队蓄势待发。迪卡特率领的舰队在年5月20日率先出发,美军舰队主要实力:Guerriere-44钢炮,船长威廉姆刘易斯;Constellation-6钢炮,船长查尔斯戈登;Macedonian-8钢炮,船长雅各布琼斯;Ontario-16钢炮,船长杰斯伊利奥特;Firefly,Spark,Flambeau-14钢炮,船长分别是George·Kodgers、Thomas·Gamble和John·Nicholson。在舰队启程前往阿尔及尔后不久迪卡特的舰队便与阿尔及尔的旗舰Meshuda展开遭遇战,通过Gata海湾一役后迪卡特舰队大获全胜,并俘获敌方旗舰Meshuda。此后不久美国舰队又如出一辙的在Palos海湾一役中俘获阿方战舰Estedio,至此阿方力量受到巨大挫伤。年6月美军舰队抵达阿尔及尔,阿方总督被迫与美军展开和谈。和谈中阿方态度依旧较强硬,美方的赔偿要求始终未能如愿以偿,最后在美方强大的军事压迫下阿方总督无条件接受和谈条款。

(三)年7月日在Guerrier号战舰上正式签署和谈条约,依据条款:美方答应释放阿的两艘被俘战舰Meshuda和Estedio;阿尔及尔一方则释放美方全部的十名人质;美方不再需要向阿尔及尔缴纳保护费,由此保证美方在该海域的充分行使权。第二次巴巴利战争结束美国对海盗支付贡金的历史,标志巴巴利地区海盗活动消亡的开始。相比第一次巴巴利战争时这次美国彻底解决问题,第一次巴巴利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必须支付6万美金作为赎回战俘的赎金。但是这次美国政府不但不掏一分钱还迫使海盗们拿出一万美元,并且使之承诺将会释放所有战俘,这次战争彻底解决美国和巴巴利地区海盗的纠葛。美国重新树立在地中海交易的地位,同时扩张交易势力。美国摆脱海盗的纠缠也打开地中海和中东的贸易市场,在此之后就开始与其传统贸易敌人(法国和英国)直接对抗,同时这也显示和加强美国早期外交策略中的中立贸易政策。第二次巴巴利战争标志美国现代海军的建立和海外驻军的开始,海盗的威胁被认为是美国海军建立的催化剂,在战争之前关于强大海军的建立在美国国内有跟多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如果没有海盗的威胁,美国海军的重建将会被严重的推迟,甚至已经初步建立的舰队都会被解散。当时据称美国人宁可花钱购买军舰,也不愿把这些钱给海盗。迪卡特将军不相信海盗会恪守诺言,就像第一次巴巴利战争结束后的那样,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国务卿,要求在地中海留下常驻舰队。这不仅帮助彻底解决困扰美国0多年的海盗问题,更标志着美国海军向海外驻军迈出第一步。

荷兰独立战争

尼德兰革命

(一)尼德兰意为“低地”,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位于莱茵河、默兹河、些耳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的地区,包括当代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和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尼德兰古代曾由罗马统治,中世纪初期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组成部分。11-14世纪尼德兰分裂成许多封建领地,多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14世纪至16世纪中期通过中世纪的王朝婚姻关系和王位继承,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尼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且成长较快,制造呢绒、丝绸、亚麻布、地毯、肥皂、玻璃器皿、皮革和金属制品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布鲁日、安特卫普成为重要的贸易、商业和国际信贷中心。安特卫普有多个外国银行和商号的分支机构,还成立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港内可同时停泊0余艘船只。佛兰德尔和布拉班特的农村中农民份地改为短期租地,富裕的市民和部分佃农购买贵族土地经营农场,采取封建或者半封建的剥削方式。尼德兰北方最发达的省份是荷兰和泽兰,16世纪这些地区的毛纺织业、渔业、造船、制绳、制帆等行业已多半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代尔夫特、多德雷梅特等城市的啤酒商人通过借贷契约和预付货款的办法把农民变成自己的剥削对象。阿姆斯特丹逐渐垄断波罗的海的贸易,北方农村的封建关系一向薄弱,很快出现贵族改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的现象。年查理五世即位后开始管辖尼德兰。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西班牙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和束缚,西班牙国库收入的一半来自尼德兰。

(二)腓力二世通过拒付国债、提高西班牙羊毛出口税、限制尼德兰商人进入西班牙港口、禁止他们同西属地贸易等办法扼制尼德兰资本主义经济,造成手工工场倒闭、工人失业。西班牙专制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教会迫害,卡洛斯一世曾在尼德兰设立宗教裁判所和颁布“血腥诏令”残酷迫害新教徒。腓力二世加强教会权力,命令尼德兰总督一切重大事务听从教会首领格伦维尔的意见,并且拒绝从尼德兰各地撤走西班牙军队。在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后马丁·路德、卡尔文等教派学说传入尼德兰,从而掀起以贵族和广大平民为主要力量的反对查理五世封建专制的浪潮。面对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和宗教迫害时以宗教斗争为先导的尼德兰民众反封建斗争逐步高涨,加尔文教在尼德兰的教徒迅速增多,不时发生武装的加尔文教徒同当局和教会的冲突。年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成立,反抗查理五世独裁统治。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由1万步兵和2千骑士组成,年同法兰西结盟,年同丹麦结盟。施马尔卡尔登联盟虽然未向查理五世为代表的哈布斯堡王朝公开宣战,但全力支持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他们没收教会所霸占的领地和财产,驱逐主教和天主教诸侯。4年查理五世与法兰西休战后双方结盟,并得到教皇保罗三世的支持集结军队,开始镇压尼德兰革命,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内部纠纷给查理五世的反击提供良机。

(三)7年4月24日查理五世的军队在米尔贝格之战中打败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军队,但是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并不甘心失败,继续扩充力量同哈布斯堡王朝军进行作战。为巩固其在尼德兰的统治,查理五世设立财政院和枢密院,并派遣总督协助他管理尼德兰事务,使尼德兰失去过去所拥有的高度自治权。他还设立宗教法院,统一尼德兰人民的宗教信仰,控制和迫害异教徒。年查理五世颁布敕令,藏匿和帮助异端的人与异端同罪,人们把这项敕令成为“血腥敕令”。查理五世还加重在尼德兰的税收,勒索民财,西班牙每年国库总收入的一半来自尼德兰。查理五世竭力推行扩张政策,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政府增加尼德兰的征税,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当时查理五世对外扩张有恃无恐,连教皇也感到不安,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同情和支持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斗争。年查理五世的军队被打败,年查理五世通过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尼德兰诸侯有权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凡在年前被新教所没收和占有的土地和财产仍归属他们所有,但是根据查理五世的敕令主教和僧侣改宗新教不再享有旧职和薪俸。《奥格斯堡和约》签署后许多尼德兰诸侯改宗新教,尼德兰人民的宗教革命取得局部胜利,但哈布斯堡王朝并未放弃对异教的迫害。查理五世在年击溃新教诸侯的最后努力失败后就开始淡出朝政,鉴于其领土太过广大、分散,他将国土分由弟弟斐迪南与儿子腓力继承。

(四)其中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给了儿子腓力二世,年腓力二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尼德兰问题,这是一个宗教、思想意识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也是查理五世遗留下来的一个棘手问题。年腓力二世离开荷兰来西班牙前把政权交给查理五世的私生女帕尔马公爵玛加丽塔,为此还专门设立一个以格拉维拉红衣主教为首的委员会辅政。玛加丽塔总督在格拉维拉红衣主教的纵容下利用宗教法庭继续镇压新教改革,迫害新教徒,各地新教徒组织发起武装斗争与玛加丽塔政权对抗。以奥兰治亲王奥兰治的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为代表的贵族阶级支持加尔文新教派的宗教改革主张,对格拉维拉红衣主教不信任,要求腓力二世给予他们更多的参政权。腓力二世被迫将格拉维拉红衣主教调离,但也拒绝尼德兰贵族所提出的信仰自由等要求。当时尼德兰的教义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腓力二世不想对新教徒所提出的新教自由要求作出任何让步。为了消除加尔文教派和马丁·路德教义的影响,他下令在荷兰建立17个小基督教区取代原有的三个教区,并使用武力强行维持耶稣活动。年4月5日奥兰治的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向玛加丽塔总督递交请愿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取消宗教法庭,允许信教自由。玛加丽塔总督被迫做出让步,但腓力二世态度十分强硬,拒绝新教领袖的要求,并给这些新教徒一个“叫花子”绰号。

(五)新教徒们采取暴力行动。年8月中旬人民大众在激烈派的领导下发起著名的“破坏神像”运动,其领导者是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运动发展迅速。10月起义浪潮几乎席卷大半个尼德兰,17个省中波及到12个省,参加者达几万人。“乞丐万岁”的口号响遍各地,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全尼德兰被捣毁的教堂和修道院达座,这就揭开尼德兰革命的序幕。腓力二世在宗教上排斥异己和增加税收的政策激起哈布斯堡王朝所辖的尼德兰的不满,终于酿成公开的起义,针对这种局面腓力二世立即派遣阿尔瓦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率领军队前往荷兰镇压新教运动。年8月阿尔瓦公爵奉腓力二世之命率领2万人到达尼德兰,这支军队是参加意大利战争的主力,它的到来意味着西班牙军事重心的重大转移。8月28日阿尔瓦公爵的部队打到布鲁塞尔,局势进一步恶化。玛加丽塔政权被架空,不得不辞去总督职务。9月5日成立“除爆法庭”,开始对新教徒和反抗者进行残酷镇压。9月8日阿尔瓦公爵以传达腓力二世训令为名召见埃格蒙特伯爵和何恩将军,随后将他们逮捕,6月5日在布鲁塞尔大广场将其处死。尼德兰地区完全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奥兰治的威廉逃到德意志得到新教徒支持,组织雇佣军继续斗争。

(六)威廉一世(15—)也称沉默的威廉,是奥兰治亲王、荷兰最高执政官,荷兰奥兰治王朝的开国国王(年在位)、荷兰国父,全名威廉·奥兰治。年的捣毁圣像运动揭开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争取独立的序幕,在威廉·奥兰治的带领下荷兰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取得胜利。在人民的拥戴下于年加冕,不料在加冕前的两天遭遇刺杀,享年50岁。在荷兰人们称其为“祖国之父”,荷兰国歌《威廉颂》所咏唱的就是威廉·奥兰治。尼德兰革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班牙封建专制的压迫而引起来的,早在14世纪尼德兰就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6世纪的尼德兰是西欧经济很发达的地区。它拥有00万人口,17个省区中有00多个城市,南方安特卫普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北方的经济中心是阿姆斯特丹。尼德兰的经济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要求推翻专制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发展资本主义,他们的宗教上接受加尔文教派,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查理五世时期西班牙国库的年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尼德兰,被宗教裁判所处死的新教徒达5万人之多。腓力二世继位后变本加厉地迫害尼德兰人民,他拒绝偿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遭受巨大损失。他提高西班牙收购羊毛的价格,使输入尼德兰的羊毛减少,导致许多手工工场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因此失业。

(六)他还禁止尼德兰商人同西班牙殖民地直接贸易,加强宗教裁判所对新教徒的迫害。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引起尼德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年4月的一天几个身穿乞丐服、系着乞食袋的人出现在布鲁塞尔城总督府门前,他们奇异的装扮引起人们的注意,原来他们是大贵族威廉·奥兰治、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他们是代表尼德兰的“贵族同盟”向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请愿来的,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是玛格丽特女公爵。奥兰治亲王将请愿书递交给总督,要求废除迫害新教徒的法令,召开三级会议,撤退西班牙驻军。总督不仅拒绝这些要求,而且还大骂这些富贵的乞丐,下令将他们赶出总督府。贵族们原打算让西班牙统治者作些让步,所以他们在请愿书中还表示效忠西班牙国王,但他们的愿望落空了。正当他们商量新的对策时人民群众已掀起革命的风暴,愤怒的群众冲向天主教堂和修道院,将神龛里的圣母像掀倒在地,捣毁教堂内部的装饰物。爆发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参加者达数万人之多,尼德兰革命由此拉开序幕。玛格丽特迫于群众的压力宣布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动,赦免贵族同盟的成员。与此同时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却暗中调兵遣将,派阿尔发公爵镇压尼德兰革命。“破坏圣像运动”是由尼德兰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发动的反对天主教会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人民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西班牙统治者和天主教会对尼德兰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于年颁布“血腥诏令”,对不满西班牙统治的人时男的杀头、女的活埋,甚至处以火刑。查理五世退位后其子腓力二世继位,更加残酷地镇压尼德兰人民。他任命其姐玛格丽特为尼德兰总督,重申执行“血腥诏令”,从诏令颁发到年的五年时间被杀害和驱逐的人竟达5万多人。西班牙的残暴统治引起尼德兰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终于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年8月11日弗兰德尔一些城市首先发动起义,开始时锋芒指向教会,他们手持木棒、铁锤,冲进教堂寺院,把所谓圣像圣骨之类骗人的“圣物”全部捣毁。起义发展迅速,很快波及到尼德兰17个省中的12个省,短期内教堂和寺院被捣毁余所。他们并不限于破坏天主教堂,还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禁的新教徒。在许多农村中有些农民烧毁田契,还建立武装和夺取政权。尼德兰的革命动吓坏西班牙反动当局,他们采取两面手段,一面发表宣言佯装答应群众的要求,停止迫害新教徒;一面拉拢起义队伍中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化瓦解革命队伍。由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动摇和叛变,起义又被西班牙反派镇压下去,起义者被杀害多人。但是这次起义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不久那些没有被捕的起义者组织起游击队,在海上和密林中袭击西班牙反动统治者,最后终于推翻西班牙反动统治,迎来荷兰的独立。

(八)年8月阿尔发率领1.8万人到达尼德兰,阿尔发立即成立“除暴委员会”,以血腥手段镇压革命。被处死的起义者达多人,贵族厄格蒙特伯爵、荷恩大将都被处死,资产阶级首脑安特卫普的市长也被送上绞刑架。阿尔发还制定新的税制,一切动产和不动产都要征收财产税,所有的商品都要征收交易税,企图从经济上扼杀尼德兰革命。他恶狠狠地说:“宁留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给上帝,也不留一个富裕的尼德兰给魔鬼。”在一片腥风血雨中有钱的尼德兰人纷纷逃往外国,奥兰治亲王逃到德国拿骚。在那里他继续策划反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并希望得到德国新教诸侯和法国胡格诺教徒的援助。他多次组织军队进攻尼德兰,但都没有成功。广大的尼德兰人民积极地展开游击战,在北方渔民、水手和码头工人组成一支支称为“海上乞丐”的游击队,他们驾着轻便小船沿海岸游弋,出其不意地袭击西班牙运输船。一次一支由24只小船组成的游击队还攻占西兰岛的布里尔,将阿尔发的军队打得纷纷落水,这一仗使海上游击队终于在尼德兰本土建立第一据点,促使革命高潮的到来。海上乞丐是尼德兰革命时的起义军名称,是由水手、渔夫和码头工人组成的“海上乞丐”游击队。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共同构成对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主力军。

(九)16世纪时的尼德兰正处在西班牙王国的统治下,西班牙统治者不但拼命地从尼德兰搜刮勒索、榨取钱财,而且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对信奉新教的尼德兰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西班牙国王特地颁布诏令,对于传播新教甚至只是稍稍接触新教书籍的人时男的杀头、女的活埋,严重的还要活活烧死。尼德兰人从贵族、市民到广大劳苦大众忍无可忍,纷纷组织起来砸教堂、冲监狱,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西班牙贵族辱骂造反的尼德兰人为“乞丐”,而起义者则喊出“乞丐万岁”的口号,反过来用它嘲讽西班牙统治者。西班牙王国派残暴的贵族阿尔瓦到尼德兰作新总督来镇压尼德兰起义,他一上任就大肆逮捕、屠杀,在一年多时间里就有八千人被判处死刑,数以千万计的人受到各种酷刑。尼德兰人民的反抗怒火更加高涨,他们在森林、在海上不断狠狠打击西班牙人,“乞丐”变成西班牙统治者最害怕听到的字眼。由水手、渔夫和码头工人组成的“海上乞丐”游击队在大西洋的波涛中向西班牙人发起猛烈攻击,他们驾着轻便的小船不断袭击阿尔瓦军队的沿海据点,拦截西班牙战舰和运输船队。他们最辉煌的一次胜利竟夺到46艘满载钱财珍宝的西班牙船只,年4月一支24只战船组成的“海上乞丐”游击队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向尼德兰北部西兰省的港口城市布里尔发起攻击并很快攻占全城。

(十)阿尔瓦的军事防线被撕开一个大缺口,海上游击队在尼德兰本土建立据点。在南方的弗兰德尔和海诺特的密林里由工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共同构成对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主力军。在南方的弗兰德尔和海诺特的密林里由工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组成的“森林乞丐”游击队如鱼得水,当地居民为他们通风报信,提供粮食和住处。他们不断袭击敌军和运输线,并逐渐丛林区游击活动转到进攻市镇。一次一支24人的游击小队攻占布拉奔地区一个城堡,西班牙人赶忙派大军携带重炮进行反扑,游击战士毫不畏惧,英勇战斗并杀伤大批敌人。因寡不敌众让敌人终于攻入城堡,最后一名战士点燃火药和敌人同归于尽。年底北方各省基本上都从西班牙占领下解放出来宣布独立,在北方各省联席会议上奥兰治亲王被推为总督,北方各省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南方阿尔发的日子也不好过,尼德兰人民在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不断袭击小股西班牙军,惩罚西班牙人的爪牙,打得阿尔发晕头转向。起先他全力对付奥兰治亲王的进攻,继而又分兵对各省起义的城市进行猛烈的攻击,他对许多城市实行野蛮的洗劫也不能挽救西班牙在北方各省的失败。

(十一)腓力二世只得把他回召西班牙,改派一个叫列揆生的人为尼德兰总督。新任总督的日子更不好过,4年5月他率大军包围北方荷兰省的海滨城市来登,来登坚持抵抗三个月。来登距海六英里,地势低于海平面。8月的一天守城战士突然打开水闸,来登城外顿时成为一片泽国,围城的西班牙军全都陷入海水中损失惨重,狼狈地撤走。来登战役的胜利巩固北方革命的胜利,也推动南方各省的斗争。年9月4日布鲁塞尔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总督府,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关被推翻,从此革命的中心转移到南方。这年10月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在根特城召开并签订《根特协定》,宣布废除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各城市原有的权利,南北联合抗击西班牙。根特协定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但没有具体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年南方的封建贵族害怕日益高涨的革命影响他们的利益组成阿拉斯联盟,承认腓力二世为国君,企图联合西班牙军向北方进攻。

(十二)阿拉斯联盟破坏《根特协定》,于是北方各省成立乌特勒支同盟,以对抗南方贵族。第二年腓力二世宣布奥兰治亲王为罪犯,乌特勒支同盟针锋相对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成立联省共和国。联省共和国各省中荷兰地域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是共和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又称联省共和国为荷兰共和国。从此尼德兰分裂为两部分,北部形成独立的国家,南部仍然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腓力二世当然不能容忍荷兰共和国的存在,但此时这位强悍的国王已无力与新生的共和国较量。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海军击溃,从此失去海上优势。年腓力二世在爱斯库里亚尔行宫中死去,年新继位的腓力三世和荷兰共和国签订《十二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共和国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获得完全的胜利。年荷兰为欧洲各国正式承认,独立战争还未结束联省共和国就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年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迅速膨胀。在东方它排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业势力,英属东印度公司和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资本额要少十几倍,无力同它竞争。它先后把爪哇、锡兰变为殖民地并侵占中国台湾,在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一系列殖民据点,占领通往东方最有价值的战略据点毛里求斯和开普,夺取东方的贸易垄断权。

(十三)到17世纪中叶就形成荷兰在东方的殖民帝国,这样迅速的进展被认为是殖民主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除此以外在南北美洲、加勒比海都有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不仅一跃而为世界性殖民大国,而且它推行的殖民主义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并先于英国成为第一个充分发展殖民制度的国家。它通过贸易和其他方式把亚、美、非洲的许多地区程度不等地卷入欧洲资本主义的漩涡,同时荷兰在海上贸易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在欧洲它几乎控制德国的整个对外贸易,在俄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排挤英国而居首位,把波罗的海地区70%的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荷兰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连英国也感到危惧,克伦威尔甚至把荷兰商人排除于英国对外贸易之外作为发动对荷战争的首要目的。地中海沿岸的贸易中荷兰同样是遥遥领先,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称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半个世纪荷兰大体上还保持这个地位,还能控制欧洲谷物贸易的80%,对殖民地的贸易比英国大一倍。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表明它先于英国充当发展世界市场的主角,对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产生重大影响。广泛的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急剧发展使荷兰社会经济特别兴旺、富甲全球,整个欧洲为之吃惊,各国资产阶级羡慕不已。

(十四)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大声疾呼,要求自觉模仿荷兰。英属东印度公司董事、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于年发表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反复阐述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学习荷兰,更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荷兰在欧洲金融方面的地位同样十分突出,阿姆斯特丹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据说它拥有的金钱可以使欧洲半数国王的空虚国库充实起来,直到18世纪荷兰还是英国的债主人。在工农业方面荷兰对欧洲各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荷兰是当时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不少国家都向荷兰学习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17世纪英国的呢绒业还要运往荷兰最后加工和染色,荷兰从事该项职业的工人数以千计。荷兰的造船业更是名列欧洲前茅,许多国家向它购买各种类型的船只。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两度到荷兰学习造船,并聘请一批造船匠回国,给俄国建立第一支舰队。荷兰的农业对欧洲大陆也有较大的影响,被认为给“18世纪其他国家的进步地主和农民提供榜样、指示方向”。荷兰的排水工程十分发达,欧洲不少国家利用它的经验,英国的排干沼泽工程就大大得益于荷兰。尼德兰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打败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尼德兰革命使西班牙陷入这场战争达40年之久而不能自拔,经济和军事上都迅速削弱。

(十五)查理五世时西班牙财政收入的一半取自尼德兰,后来北部独立后南部虽然不久又重新处于西班牙铁蹄之下,工商业却完全凋敝,西班牙的这棵摇钱树倒下了。不仅如此战争还使西班牙耗费巨额资源和金钱,战争的前26年间仅现金就花费一亿多杜卡特,超过这时西班牙的全部国债。结果西班牙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国库一空如洗,几次被迫宣布财政破产。到尼德兰民族战争结束时西班牙的整个经济已濒临崩溃境地,物价腾贵,工商业凋敝,田园荒芜,流浪者和乞丐充斥全国,原来使欧洲各国望而生畏的庞大帝国从此由盛转衰。英、法反对西班牙干涉和侵略的斗争,意大利争取摆脱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运动,西班牙国内的农民运动和民族起义都先后开展起来,世界上这个最强大的帝国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西班牙的衰落是当时欧洲的最重要事件,它意味着欧洲封建反动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为各国资产阶级搬开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绊脚石。遭受尼德兰革命打击的还有西班牙所支持的罗马天主教会,16世纪中叶起罗马教廷在哈布斯堡王朝支持下对宗教改革运动进行疯狂反扑,而尼德兰革命给这股反动逆流迎头痛击,天主教在南部一度面临崩溃之势,它在北部的统治也大多被推翻。卡尔文教派在联省共和国的胜利刺激英、法、苏格兰和德国西北部一些地区的新教运动,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挫折使欧洲封建反动势力遭到失败。

(十六)天主教恢复在英国统治的迷梦破灭,消灭法国胡格诺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连它在西班牙的地位也受到冲击。新尼德兰是年至年荷兰在北美洲东部设立的殖民地,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日美国的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部分地区。年亨利·哈德逊首次率船队对北纬8度至45度之间的北美洲海岸进行考察,随后荷兰探险家绘制这一带的地图并以此为依据,于年声称占有这一地区并将其命名为新尼德兰。根据国际法的要求荷兰政府于年移民0户至该地区,完成对这一地区的有效占领。次年荷兰在曼哈顿岛上修建新阿姆斯特丹城堡,标志着纽约市建城的开始。年英格兰宣布占领鳕鱼角,将其划入新英格兰地区。年英格兰移民建造纽黑文城,对新阿姆斯特丹和长岛荷兰占领区形成进逼态势。年荷兰被迫将康涅狄格河沿岸割让给英格兰。年8月27日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新阿姆斯特丹向四艘英格兰军舰不战而降,标志着新尼德兰完全被英格兰占领。年第三次英荷战争期间荷兰一度收复新尼德兰地区,但是次年遭受到法国、英格兰以及科隆大主教等共同进攻的荷兰无法继续支撑战争,被迫与英格兰议和,将新尼德兰正式割让与英格兰。

安特卫普大屠杀

(一)年5月2日阿尔瓦公爵率领的皇家军与奥兰治的威廉所部在格罗宁根省的海利赫莱遭遇,结果伤亡惨重。海利赫莱之战是尼德兰革命期间路易领导的“乞丐”游击队在年5月2日与阿雷姆贝格伯爵指挥的名西班牙入侵军在海利赫莱附近进行战斗,西班牙步兵穿过泥沼地发起进攻被击退。阿雷姆贝格又组织骑兵进行突然袭击也遭挫折,阿雷姆贝格本人受伤后部队溃散,伤亡达1人之多。海利赫莱之战通常被视为八十年战争的开始,两个月后爆发的赫明根战役中阿尔瓦的皇家军取得胜利,奥兰治的威廉的弟弟路易斯·德纳绍率领的1万人被阿尔瓦公爵歼灭。赫明根战役失败后奥兰治的威廉再次流亡德意志重整旗鼓准备再战,为了继续反抗腓力二世的残酷镇压,新教徒重新组织起来并寻求外来援助,最后争取到英国新教徒的支持。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从陆地延伸到海上。年起义军分成多条战线同皇家军周旋,“海上乞丐”游击军占领布里勒、弗雷辛加和恩克赫伊曾等港口城市,封锁荷兰和布拉班特省的海上贸易通道,把阿姆斯特丹之外的被荷兰州和西兰岛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革命火种再度燃起,泽兰、弗吕斯欣、乌得勒支等省接连爆发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时奥兰治的威廉领导起义军从北部向南进发,拿骚的路易斯从南部向北挺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但是年的大屠杀事件使雨格诺教徒蒙受严重打击,不可能再给予荷兰有力的支援,更兼军费奇缺导致奥兰治的威廉的军队战斗力逐渐衰弱下来。

(二)当阿尔瓦完全平定南部各州之后又乘势攻入北部,年12月阿尔瓦公爵的部队包围哈勒姆长达八个月之久,此后又包围阿尔克马尔,北部各州的城民甚至不惜掘开堤坝阻止西班牙军队进城才未失手。此时法国和英国支持尼德兰起义军,阿尔瓦公爵的军队处于困难境地。年阿尔瓦公爵仍然在尼德兰继续徒劳的围困着荷兰城镇阿尔克马尔和莱顿,试图gk每个活口的喉咙,同时年“海上乞丐”们还在徐德海歼灭阿尔瓦的舰队。为了追究军事作战失败和因扣发薪饷引起的军队哗变的责任导致阿尔瓦被召回西班牙,新总督雷克森斯任职的一开始就伴随着不愉快,阿尔克马尔的围攻已经失败导致军队欠饷严重,在阿尔瓦麾下已多次哗变。4年4月曾在蒙斯城下败退的拿骚的路易卷土重来,带领着一支从德意志招募的部队试图解救莱顿,迫使巴尔德斯撤围。但叛军还未及到达莱顿就被的一支西班牙部队击溃,拿骚的路易和胞弟亨利双双阵亡。不过得胜之后的西班牙军队再度因欠饷而哗变,安抚他们花费一个月和50多万杜卡特,5月底西班牙恢复对莱顿的包围。在奥兰治的威廉的指挥下荷兰人为支援莱顿,不惜毁掉田地掘开更多的堤坝,直到莱顿城周围的水深足以行驶平底驳船。

(三)4年10月荷兰船队突破封锁,把补给运进城,眼见围困无望的西班牙人被迫撤退。围攻莱顿城失败是西班牙在尼德兰事业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他们再没有获得年和年那样如此迫近全面胜利的形势,奥兰治亲王的事业已不可能单单靠武力予以镇压。5年9月1日负债高达多万杜卡特的西班牙再度宣布破产,国库终止一切帐单的支付。破产敕令在金融中心热那亚和安特卫普引起一场风暴后果是灾难性的,对雷克森斯和尼德兰来说这就是穷途末路。在总督给他的兄弟苏尼加的信中他说:“这里没有人还有任何信用可言,我找不出哪怕一个小钱,也无法指望国王送钱到此。不出现奇迹,整个军事机器都将分崩离析,快得可能我都来不及告诉你。”绝望的雷克森斯没有等来奇迹,他于第二年的月因病去世,西班牙军队再度兵变并放弃荷兰。年唐·胡安被任命为尼德兰总督,年10月日在安特卫普发生西班牙军队残暴的抢劫事件。因此过去对西班牙持暧昧态度的南部10个州以那次抢劫事件为契机开始倾向和支持奥兰治的威廉,并在11月8日超越种族、语言的隔阂签署《根特协定》,废除阿尔瓦公爵所颁布的一切法令,恢复城市原有的自治权。各省代表发誓团结一致赶走西班牙军队,赋予各省立法权,对被捕起义者实行大赦。

(四)安特卫普大屠杀是荷兰独立战争期间西班牙人攻占并动掠安特卫普的事件,又名西班牙狂暴。尼德兰与西班牙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从“美男子”费利佩一世(-)说起,腓力一世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出生于尼德兰城市布鲁日(今属比利时),本人刚出生就继承佛兰德伯爵、勃艮第伯爵的头衔和领地。年他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胡安娜结婚,胡安娜对费利佩相当痴情且嫉妒心很强,婚后发现费利佩不忠后大受刺激导致精神失常,人称“疯女胡安娜”。尽管如此但费利佩一世依旧通过本次联姻为自己的后代获取西班牙王位继承权,年费利佩一世与胡安娜的长子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人称卡洛斯一世。稍后他又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帝位,即查理五世,此外他还在意大利拥有许多领地,并继续保有尼德兰。实际上查理五世出生于尼德兰的根特,并在当地接受教育,尼德兰算得上他的故乡。查理五世在位时期以西班牙为统治核心,积极对外扩张,打造一个哈布斯堡王朝的“日不落帝国”。他对待尼德兰尚算宽容,然而查理五世之子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与尼德兰后(神圣罗马帝国由查理五世之弟斐迪南一世继承)由于常年对外征战dz财政紧张,不得不对工商业发达的尼德兰课以重税。

(五)此外腓力二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对尼德兰的新教徒采取歧视、打压政策,这就越来越激起尼德兰人的不满。终于在年尼德兰人的不满转化为公开的起义,当然在西班牙帝国眼中这是不折不扣的叛乱。年腓力二世任命西班牙名将第三代阿尔瓦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为尼德兰总督,后者采取铁腕严厉镇压尼德兰人的反抗运动,成立“特别法庭”大肆搜捕处决尼德兰异己分子,这反而激起更大的矛盾。尼德兰人在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15-,后世尊为荷兰国父)领导下组成“乞军”与西班牙军队周旋,声势日渐壮大,阿尔瓦公爵的残酷政策并未奏效于年被召回。17世纪的西班牙可谓如日中天,不仅海军号称拥有无敌舰队,其陆军在西欧也首屈一指。西班牙陆军的精锐是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阵,此方阵创造性地将长矛兵、火枪兵、骑兵、炮兵有机混编,并且士兵为职业常备军而非征召兵或雇佣兵,他们训练有素、战力强悍并为西班牙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尼德兰起义军自称“丐军”,正面对抗不是西班牙大方阵的对手,但他们熟悉地形且拥有民意支持而神出鬼没,常常以游击战的形式骚扰西班牙驻尼德兰军队,也令后者焦头烂额。西班牙政府及军队都存在用更加严酷的手段镇压起义者的倾向,这为后来的惨祸埋下伏笔。

(六)当今的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王国第二大城市,还是重要贸易港,世界三大钻石加工中心之一。然而在文艺复兴时代安特卫普的地位甚至高于现代,可谓当之无愧的尼德兰明珠。15世纪末尼德兰贸易中心从布鲁日转移至安特卫普,16世纪安特卫普成为欧洲糖业中心,大量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粗糖送至安特卫普精炼,再转卖欧洲各地。它也是葡萄牙销售其胡椒、肉桂等香料的重要贸易港,此外英国、意大利的纺织品,德意志、法国、西班牙的葡萄酒、法国的食盐、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也纷纷在此转口贸易,每天有数百艘商船进港。工业、金融业也随之蓬勃起来,在安特卫普最鼎盛的时期它为西班牙王室贡献的税收竟然是其美洲殖民地的七倍。正由于安特卫普对西班牙帝国的重要性,尼德兰总督阿尔瓦公爵费尔南多·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面临乱局时以重金聘请意大利工程师在城市一角修筑一座坚固的要塞,即安特卫普城塞。年要塞完工启用,它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城防工事。腓力二世拥有西欧最精锐的西班牙大方阵,然而这支常备军需要巨额的军饷。西班牙帝国虽坐拥广袤国土,尤其是美洲殖民地盛产黄金白银,但腓力二世为争夺欧洲霸权连年用兵且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均为劲敌导致军费开支浩大,西班牙国家财政竟多次宣布破产。5年尼德兰战争如火如荼之际腓力二世再度宣布国家破产且债务违约,由于信用大幅下降导致西欧主要银行纷纷拒绝为腓力二世开通汇票服务。于是尼德兰政府军的军费就不同借助“银行转账”这种快捷安全的方式兑现。

(七)尼德兰与西班牙本土并不接壤,中间横亘着西班牙的老对手法国,于是西班牙政府不得不采用舰队运送高达40万弗罗林(一种欧洲金币)的军费前往尼德兰。不幸的是舰队途中遭遇风暴,被迫来到英格兰港口避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作为新教君主,支持尼德兰新教徒起义,顺理成章地扣押这笔送上门来的西班牙巨款,如此一来年的西班牙驻尼德兰政府军便面临极其严重的欠饷。尔瓦公爵授意下洗劫梅赫伦,但安特卫普的惨祸却并非西班牙政府高层指示,毕竟这颗尼德兰明珠对帝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特卫普新建堡垒驻扎一支精锐西班牙政府军,其领袖为阿维拉的桑丘(-)。他与部下已经饱受拖欠军饷之苦,加之长期高负荷的平叛作战,因而士气低落、满怀怨气。而安特卫普作为西欧最富庶的城市不啻于一座金山,桑丘及其政府军原本是派来保卫安特卫普的,在年冬却起了监守自盗的邪念。不过安特卫普并非只有桑丘一支武装,城内还有另外一股德意志雇佣军,由奥托伯爵率领。为了兵不刃血洗劫安特卫普补充军饷,最初阿维拉的桑丘试图说服奥托交出整个安特卫普,双方瓜分城内财富。出乎意料的是奥托并未利欲熏心,反而向安特卫普市长预警。市长大惊失色,仓促与伯爵商议并加强城防、动员民兵,此外还邀请阿弗尔侯爵查理·菲利普率领瓦隆人军队入城增援。

(八)查理·菲利普在尼德兰颇有名望,并且查理五世皇帝还是他的教父。按照常理即便看在侯爵颜面上安特卫普也足以转危为安,然而善良的安特卫普人显然低估西班牙军的凶悍亡命程度,援军的到来不仅没有令桑丘偃旗息鼓,反而激起他和部下的怒火。西班牙人也开始召集临近各尼德兰城市的驻军,这批驻军同样饱尝欠饷之苦,听闻有机会打劫富甲欧洲的安特卫普后无不跃跃欲试,士气空前高涨。11月4日西班牙军开始攻城,他们原本就属于精锐部队,加之为了获取拖欠的薪水,很快就粉碎上万守军的抵抗。瓦隆人首先崩溃,他们甚至反戈一击,加入对城市的洗劫。民兵和德意志雇佣军还试图继续抵抗,但大势已去,奥托伯爵在撤退途中淹死在斯海尔德河里。守军失去统帅后土崩瓦解,随后安特卫普的噩梦来临,西班牙军队破城后完全失去纪律,他们兽性大发,不仅想要讨回拖欠的军饷,还期盼着大发横财。此外他们也将常年征战的怨气发泄到无辜市民身上,许多市民逃回家中以为能够躲过一劫,西班牙军人成群结队地扫荡官邸、市场、商铺、富人贵族的宅邸,连妇孺老弱也不放过。他们挨家按户索要、席卷财务,稍有抵抗便满门抄斩。如果所获赃物低于预期,还常常对他们认为隐匿财产的富人及其家眷严刑拷打,折磨市民的手段花样百出且惨不忍睹。

(九)甚至出现当着新郎及家人的面凌辱、虐杀新娘的暴行,年法国巴黎爆发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与之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屠杀和洗劫持续三天三夜。劫掠之后西班牙人还纵火焚城,导致更大的破坏。共有超过市民死于非命,房屋被毁超过座,直接经济损失达万磅白银,安特卫普百年积累的财富在几天内便毁灭殆尽。城内犹太人遭受的屠杀迫害尤其惨烈,由于犹太人掌握金融和商业的核心导致安特卫普此后的商业、银行业一蹶不振。它也失去欧洲纺织品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因为英国纺织商人同样因屠杀而胆寒,他们不敢继续与如此危险的城市贸易,转而寻找其他替代贸易港。年的屠城之后虽然安特卫普也得到重建,但它的财富、声望、信誉以及文化中心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因为安特卫普的蒙难客观上竟然给阿姆斯特丹的崛起创造条件,进入17世纪后尼德兰的明珠便成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非西属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这件看似因欠饷诱发的惨剧也深刻改变尼德兰起义的历史走向。此前还有不少尼德兰省份与城市对西班牙的统治抱有期待或幻想,然而安特卫普的疮痍令大部分尼德兰人擦亮眼睛后站到西班牙的对立面。抵抗军越发坚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民意支持,尼德兰人面临西班牙这样的超级大国能够坚持斗争80年之久,并最终让北尼德兰成功独立。安特卫普之劫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这恐怕是当初阿维拉的桑丘始料未及的。

#世界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ly/1338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