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亭轩楼阁景色如画,匾额楹联深邃高
位于苏州老城区东南部的网师园是古典园林山水宅园代表作品,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网师园建于年,始称“渔隐”,历经沧桑,至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平方米(包含住宅),由主、辅景区组成。主景区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岗”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有“射鸭廊”,西侧有“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玩味。
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显得较为开阔舒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岗”的假山,将其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缈淡隐,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
一些小体量的建筑皆贴水而建,通过尺度对比,反衬水面之辽阔。临水最大的主体建筑为“缨水阁”,其体量只略大于水榭,比通常园林中的主厅要小得多。“竹外一枝轩”与“射鸭廊”为一组变化丰富的园林小品建筑,极尽变异之能事。
扩大的敞廊,虚实相间,名为“竹一枝轩”,而收进的半轩却名为“射鸭廊”。它们与前面的山石、树林构成了临水的近中景,同时将二层的“五峰书屋”,“集虚斋”等高大建筑遮掩,形成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园林建筑组群,而“月到风来亭”则高耸突出于水面,与后部的连廊既分又合,形成池西侧的控制性景点,其虚凌空兀的布置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似乎脱离了连廊的羁绊,独立于水中,似有湖心亭的效果,是全园最精彩的景点。
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位于堂前的砖工门楼雕刻精致,做工考究,为江南一绝,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整个住宅部分严谨规则,空间不大,气度不凡,与园林部分的清幽含蓄形成对比。
“撷秀”,即收取秀色之意,为住宅的后厅,也称女厅。主要供园主生活起居兼会客之用。
殿春簃,为一独立小院。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淡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
殿春簃主体建筑将小院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北部为一大一小宾主相从的书房,是实地空间,但实中有虚,藏中有露,屋后另有一天井,芭蕉翠竹倚窗而栽,从室内花窗外望,竹焦石构成了阴阳对比。南部为一个大院落,散布着山石、清泉、半亭。南北两部形成空间大小明暗、开合、虚实的对比。院内的花街铺地与中部主园的浩深淼水成水陆对比,一是以水点石,二是以石点水,使网师园处处有水可依,特别是用卵石组成的鱼网图案使人与渔夫联想与该园“渔隐”主题合拍。
殿春簃小院独具匠心,不落俗套,景物围绕着一个“雅”字做文章,称得上是园林艺术中的精品。
品赏园中匾额楹联更有美的享受,心性的陶冶。
园门门额:网师园——渔翁之园
此园原为南宋吏部侍郎的万卷堂故址,时称“渔隐”,有隐居自晦之意。清乾隆年间,园归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他借“渔隐”原意和附近“王思巷”之谐音,以“网师”名其园,含江湖归隐之意。有云:“园中结构极佳,而门外途径极窄…盖其筑园之心,即以避大官之舆从也。”
大门进口左右天井门框砖额:锁云、钮月、梦楼、桂芬
意为:锁住云头、扣住月色、梦境仙楼、桂花芬芳。
“锁云、钮月”自然美景为我所有。“桂芬”馨香,喻指洒脱风流的品德。
万卷堂对联之一: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葑谿增旖旎,网师园里游侣如云。
意为:幽雅风格要追溯到南宋,万卷堂前回响着渔夫和谐的歌声;葑门谿流增添旖旎风光,网师园里游客情侣象云彩一样多。
女厅匾额:撷秀楼——摘采秀色之楼。
撷秀楼对联:山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
意为:在山前倚着手杖看那缕缕白云冉冉飞升;在松树下横置琴等待鹤鸟翩翩归来。
对联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人在大自然中,停留观赏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散发着温馨新鲜的山野气息,表现出孤标不羁、卓然俊逸的风度气韵。
小山丛桂轩额:小山丛桂轩——小山上桂树丛生之轩。
《楚辞·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句,取其意境而名额。轩对小山,上主植桂树,秋风送爽之时,浓香四溢,游人为之驻足;又寓迎接款留宾客之意,亦含山野气息和隐逸色彩。
小山丛桂轩对联: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
意为:山势回旋曲折真象云岗山体画;泉流宛委之山遂成金简玉字书。
对联挂在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在轩北的黄石假山下。黄石假山的叠置,借鉴山水画中云岗山体的趣味,筑成横阔竖直的巨大岩体,为一立体云岗山体画。从窗中北望,正见假山一角,宛如挂着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回旋曲折,重峦叠嶂,乔木丛生......
殿春簃匾额:殿春簃——芍药小屋
原匾额有跋:“庭前隙地数弓,背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
宋代邵雍有诗:
一声啼鴂画楼东,魏紫姚黄扫地空。
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军行后曰殿,芍药花时在春末,故曰殿春。芍药花色纷繁,花型各异,“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姿色向与牡丹并提,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这儿旧为书斋,清静雅洁。成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造的中国式庭院——明轩的范本。
殿春簃对联:巢安翡翠春云暖;窗护芭蕉夜雨凉。
意为:翡翠丛竹上安居鸟巢,春云暖洋洋;阔叶的芭蕉掩映着窗户,夜雨凉飕飓。
书斋北有一小天井,略置叠石,并植有丛竹、腊梅、天竺、芭蕉,透过由红木镶边的长方形窗框构成框景,仿佛一幅幅幽美雅致的国画小品,“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殿春簃套室对联:镫火夜深书有味;墨华晨湛字生香。
意为:油灯点到深夜越觉书中有味;砚台写到清晨更感字上生香。
咏读书写字,挥毫吟诵,彻夜不停,乐而忘倦。描写主人潜心读书、写字时的心理感受。
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集虚斋、琴室等都有匾额楹联可欣赏品味。篇幅缘故,不能一一叙述,留待各位亲临领略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ly/1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