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转起他用一支焊枪为中国高铁争光
在普通的电焊工岗位上,李万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普通的成绩
13号候选人:李万君
身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车间电焊工
年龄:48岁
推荐理由:
他是一名焊接车间的电焊工,靠着自己精湛的技艺成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首席操作师,还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被人们称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师傅这个名称,经他培训的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为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身边人评价:
师傅技术高超,教徒弟不保留,教学方法灵活、幽默,而且不仅教技术,还教工作态度、为人处世。遇到难题,他带头加班攻关,就是个干,直到把问题解决,有这样的师傅,想不进步都难!
——徒弟何岩
他上学时就很爱钻研,遇到难题总是想办法克服,从不轻言放弃,而且肯吃苦、爱琢磨,骨子里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高中老师吕钟奇
人物语录:
我就是一名技术工人,离开了生产一线啥也不是,这辈子很幸运,能分配到长客,赶上了高铁发展的时代,才让我这样的技术工人有机会回报企业,报效国家。所以我一定下决心干好高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当上创新主角,像动车组一样,节节给力,人人添彩,到时候让老外给咱中国人打工!
在普通的电焊工岗位上,李万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普通的成绩C4
每次见到李万君,他总是身穿工作服,手拿一支电焊枪,不是在车间工作,就是在教徒弟手艺,每次说起自己的事儿,他总是笑笑,话不多。可一提到焊接工艺,他立刻来了兴致,很多专业术语、数据脱口而出。
学手艺
一年磨破五套工作服
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当工人,和他一起入厂的还有28个伙伴。
一进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叮咣叮咣的声音不绝于耳,还很呛人。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射着℃的烈焰,再将焊完的容器放进水池中打压补焊。“当时是夏天,一身装备就有几斤重,干完活出来全湿透了。”李万君说,冬天一样辛苦,要穿着水靴子,站在水池子里作业,身上挂一层冰。
一年下来,和他一起入厂的调走了25个。他选择留了下来。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个水箱,他就多焊20个,一年下来,两年一发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够穿,他就上市场买。在工作时,他除了跟着师傅学,一有时间还跑到其他师傅那儿看,有时候问得多了,老师傅们都嫌他烦,嫌他黏人。
可慢慢的,老师傅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凡事问过一次,会举一反三,问的次数也在变少。不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手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在环形焊时,用机械手难以完成,他夏天不喝碳酸饮料,怕焊接时打嗝影响质量。”徒弟何岩说,师傅已经爱上了焊接工艺。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就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年,他首次代表长客股份公司参加长春市焊工大赛,收获三个第一。现在20米外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绝无差错。
求极致
一枪焊环口战胜机械手
年,时速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
这是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主力车型,其中承载50吨车体重量对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焊接成型要求极高,每一条焊缝,都要经过射线检测,容不得针鼻儿大小的缺陷,这也是决定动车组列车能否实现速度等级提升的核心部件。
李万君说,原来的车型时速80公里,只要焊结实就行,甚至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可是动车组时速公里以上,不能有半点瑕疵,焊件必须表里如一,否则就会出大事。
“能否一枪把这个环口焊下来呢?”李万君的想法,连外国专家都认为不可能。要知道,周长毫米的环口周围,有横梁和其他障碍,就算拿毛笔围着画一圈,沿环口画出的笔锋粗细都无法保证均匀一致,更别说提着焊枪焊接了,甚至焊接机械手都无法完成。可李万君不信这个,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反复摸索,一边沿着环口不断变换体态、步伐和呼吸频率,一边端住焊枪匀速往复摆动,调整电流电压,控制熔池温度,一个月后,他交出了合格样品,经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焊缝完美无缺!他把焊法总结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现在这已经是公司技术标准。
在李万君看来,“无论外国怎么进行技术封锁,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去革新和突破,这是中国高铁产业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他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余项,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
带徒弟
“嫡系徒弟”全是技术骨干
李万君认为,他就是一名焊接技术工人,只是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如今的他工作之余,更多的是带徒弟,他坚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为了教徒弟,有时吃着饭,他拿着碗筷发呆。他将复杂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具体步骤,把每一个步骤做详细描述,“在带徒弟方面,师傅毫无保留,一遍遍地重复着示范动作。根据学员的体态胖瘦、走路姿势、运枪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亲身示范。”何岩说,师傅带出的20多个“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术骨干,且频频在省市大赛中获奖,其中10多人已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
年,长客股份公司引进德国时速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德国人提供的转向架焊接试验片,只有李万君一人能焊出来。为此,公司从技校招来了多名学生,为教会这批孩子,他将每一个步骤详细描述,一次次试验、一遍遍总结经验,以其取得的核心试制数据为重要参考,编制了《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最终,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
12月19日,他刚刚从北京回来,“现在会多了,交流得多了,可再怎么忙,也得把本职工作干好,把焊接技术教好,将来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当上创新主角。像动车组一样,节节给力,只有这样,中国创造才能更好地发展。”
如今,他一边工作,一边编制教材,先后组织培训近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多项,为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新文化记者赵春刚
■特别征集
我们再一次寻找感动
年,有很多人为责任而坚持,为责任而承担。现在第十四届“感动吉林”人物评选已经启动,我们要寻找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对生活充满勇气与热情,这一年“责任”二字,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力量与感动。如果您认为身边的人让您感动,请联系我们。征集-;。
投票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ly/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