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行ldquo丝路吉林rdquo

这里是苍茫壮阔的白山松水,

他们构筑起千里边疆钢铁屏障

这里是秀美旖旎的两江一线,

他们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和谐安宁

这里是巍然耸立的国门雄关,

他们彰显了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他们将青春洒向白山松水,

将忠诚注入两江一线!

吉林广播电视台旅游广播记者走进边防一线,

讲述“国门边关谱忠诚”的动人故事!

今年以来,珲春边检站在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基础上,主动顺应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服务中俄货运“动脉”,出台便利举措,提升口岸通关效率,详细情况,请听本台记者尚坤采制的录音报道:《国门边关谱忠诚—“丝路吉林”的服务先锋》

伴随着火车的轰鸣声,由俄罗斯驶来满载货物的班列,缓缓抵达珲春铁路口岸,记者跟随正在执勤的民警尤厚丰走进口岸内执行检查任务,尤厚丰在间歇期间对记者说,他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而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态:“我们防控(隔离服)穿完之后,脱掉的时候,汗几乎是一矿泉水瓶的量了,脱衣服脱鞋的时候,里面全都是水,已经湿透透了,冬天的时候,因为防护服一点不透气,湿完之后比较凉。”

珲春铁路口岸是吉林省唯一对俄铁路口岸,也是吉林省自疫情发生以来,唯一正常通关的口岸,这也使得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在此通关,但由于疫情期间外国车辆无法入境,这使得货物在口岸内停留时间长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珲春边检站出台便利举措,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为企业降低了成本,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李果:“光在人力上一车至少节省了将近块钱的成本吧,平均每个月大概平均会在60~70车(记者:那就是相当于60×,节省了10多万)”

为了加快检验速度,珲春边检站在铁路口岸现场采取“分组执勤、重点值守、避免交叉”的疫情期间勤务运行方式,单独设置查验区,实行即到即查即放,率先采用科技查验手段,成为“丝路吉林”的服务先锋,珲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副队长修忠:“得从科技通关这方面来说,最开始的时候实行的是人工查验,最长的是64节,最大的警力出10个人,从前年开始,配备了无人机,然后还有整个沿线7.8公里,设了5个对下的监控,原来一个车40多分钟,你现在无人机飞一遍,看看车厢有没有人,然后从企业这个角度就是查验时间大大缩短了。”

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经中俄珲马铁路(珲春—马哈林诺)进出境货物达万余吨,同比增长22.3%。疫情以来该站获赠跨境企业感谢锦旗42面、感谢信38封,彰显了边检机关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标杆形象。

来源:吉林旅游广播记者尚坤

边关行

这个编写“外语口袋书”的国门警花不一般!

边关行

妈妈的味道!

边关行

边检“无人区”巡逻路上喝溪水!

边关行

丹心戍边情!

边关行

学霸放弃保研成为国门警花!

边关行

一句承诺,75载的接力!

边关行

守望边关的“快速反应分队”

边关行

“硬汉”黑豆的侠骨柔情!

边关行

昔日兵王,今朝新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tw/131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