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武汉市武昌区明年将实施这些重大项

极目新闻记者李庆

通讯员吴迪况昕昀

12月27日,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透露,明年,武昌区将对标一线城市先进城区,抢抓“数字”“双碳”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以总部经济为主要形态,以科技、人才、金融为主要要素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城区样板,在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全市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大会现场

力争招商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

年,武昌区策划实施区级重大项目个,新开工武昌湾等亿元以上项目38个,阿里巴巴华中总部、江城之门等78个在建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长江产业大厦等17个项目顺利竣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历史新高,投资支撑强劲有力。

明年,该区将聚焦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力争全年招商到位资金突破亿元,全年签约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50个以上,引进强企业总部项目不少于5个。同时,强化基金招商,遴选引进优质项目30个以上,实施优质特色楼宇培育计划,新增市级总部企业5家、“亿元楼宇”2栋。

武昌区工程设计底蕴深厚,明年,该区将持续壮大设计之都,支持工程设计龙头企业探索城市更新牵引产业升级路径,推进铁四院片、中南二路片、首义路片工程设计集聚区建设,鼓励发展EPC及一体化工程服务等新业务,提升产业集群化水平。同时,壮大文旅胜地,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武汉文创大厦、四美塘文创天地等一批文产项目,推进长江国家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旅游人数达到4万人次。

围绕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该区明年将建成投用新的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让企业群众获得极简便捷智能高效的办事体验,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5万家、“四上”企业家。

形成武昌数创滨江大走廊

武昌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庞大的市场,近年来,该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攻方向,加快实施“黄鹤楼星空”计划。

围绕高校院所、龙头企业,该区将布局“一谷一廊多带”数创发展空间。推动“一谷”建设提速,加快建设小洪山科学城、中科·武大融合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珞珈山创新港,梳理再造科创大厦、阳光大厦等八一路沿线存量楼宇,促进中科·武大智谷连点成片、联动发展。推动“一廊”布局扩容,加快建设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做大做优武汉数创产业园,新建汇通新长江中心、江尚天地等数字经济产业园3个,形成武昌数创滨江大走廊。推动“多带”特色发展,围绕驻区高校院所优势学科,加大周边产业空间盘存力度,谋划推动一批引爆性项目,引导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发展,形成多片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特色空间。计划累计培育数字经济企业、高科技企业家,种子企业、“专精特新”企业60家,“新物种”企业25家。

同时,安排不少于1亿元政策引导资金,为数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加大科创投入、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一揽子”政策包。吸引人才集聚,做实“武昌院士之家”,对接转化院士项目5个,落实人才引育留用政策,引进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30名。丰富应用场景,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领域发布应用场景20项以上,打造数创应用的最佳试验场。

新增停车泊位超1万个

在优化空间布局方面,该区明年将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拓展产业空间、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空间集约利用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滨江商务区,将推动武汉长江中心商业体幸福Mall及京东超级体验店开业、超高塔写字楼封顶、地下环路通车,加快长江沿岸高铁、劲酒第二总部项目建设。

在华中金融城区域,实现襄阳大厦交付使用、高投资本大厦竣工,一体化推进金融主轴形象提升,进一步彰显金融之城高端品质。

明年是武昌古城建城周年,武昌区将启动蛇山北坡、得胜桥“千年古轴”重要节点建设,加快斗级营、经心书院等项目建设,推动武昌古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打通断头路、建路成环为重点,全力保障和平大道南延线、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右岸大道白沙洲段、轨道交通11、12号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武车二路、纬三路等微循环道路15条,打通德平路、馨雅街西段等断头路3条,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合理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成集中式充电站10个、充电桩根。

同时,完成水果湖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改建放鹰台等口袋公园7个,加快舒心苑等9个区块的社区雨污分流改造、洪山路等9条市政管网混错接改造,实现水果湖片区运维一体化。

完成42处二次供水改造

在绿色发展方面,明年该区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流域“河湖长制”,启动巡司河武昌段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按流域规划建设紫阳湖二通道、中华路、红巷等一批排水主通道,完成处混错接、42处二次供水改造,新增海绵城市3平方公里,不断提升区域污水收集处理、河湖综合治理能力。

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深化碳共识、碳述职、碳创新、碳招商四大行动,广泛集聚绿色发展资源。加快建设碳金融集聚区,充分发挥“中碳登”核心辐射作用,以碳汇大厦为重要载体,盘整片区楼宇资源,招引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碳金融及相关中介服务、技术支撑、核算核查企业机构,力争签约落地30家以上。

纵深推进精致环卫,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实行区域分类管理,覆盖背街小巷,清除卫生死角,建成东亭垃圾转运站,新改建垃圾屋25座、公厕16座,聚焦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公园城市”“湿地花城”建设,完成洪山公园改造,新增绿地5公顷、绿道5公里。

新增义务段学位个

该区将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医院迁建、医院心血管大楼等5个医疗设施建设,建成积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东区综合楼,深化紧密型医联体、互联网医疗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体系,建成投用区级养老中心,加快3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新增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托位个,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在武昌普适可及。

同时,推动学在武昌优质均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启动南湖中学改扩建、实验中学二期等5所校园建设,推动滨江小学、大东门小学建成招生,新增义务段学位个、公办幼儿园学位个。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深化幼-小-中三段两衔接机制,加大教联体、学联体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范围,推进课程共研、资源共享、质量共建、特色共生,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在就业方面,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40场、校园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5万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丰富文体资源供给,推动辖区大企业、学校向社会开放文体场馆,“一社区一特色”打造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加快形成“12分钟文体圈”。

新增20个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为筑牢安全防线,明年,该区将以过硬举措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武昌,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着眼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该区将组建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建成湖大特勤站、秦园路消防站,新增20个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持续加强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推动社区应急管理站由实体化运行向实战化转变,创建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区。

同时,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建筑施工、零散工程、道路交通、消防、燃气、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

社会治安方面,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诈骗、盗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给武昌“烟火气”装上“安全阀”。同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加强社区综治中心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滚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分类分级推动就地调处化解。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xw/13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