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元两位画家,谈一谈如何读文人画

北京最佳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55748.html

宋代文人认为绘画不仅是感官体验的一种简单记录,更是个人思想的反映和性格的展示,是其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的表达。元末文人画家视绘画为自我表达的载体:绘画应如手书,是一个文人的“心印”。

在表现这一理念的同时,宋代李公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绘画。李公麟将音律、诗词和书法融入绘画,使之成为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他变革性的新画风确立文人画的三个基本要素:道德主旨、画风传承和书法笔意。

宋李公麟《孝经图》卷

李公麟这幅《孝经图》,用绘画配合《孝经》内容,这比仅用文字解释收效更佳。这幅作品中,李公麟刻意的内敛孝古,没有装饰性的色彩,一幅幅图画和《孝经》文字摘录内容交错排布,同绘画一样,李公麟的书法古风古韵,行家观之可知其极力倡导返璞归真,朴素正直。

这幅作品中,创作者用文字和图画穿插的形式呈现孝经的内容,旨在描写孝在当代社会各阶层人际关系中的体现:儿子在上马离开前向他的父母作揖告辞;小孩对老者拱手肃穆而立以示敬意;一个书生为另一位书生让路,后者躬身答谢…

虽然画中一角出现了歌舞升平背后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形成了反差和讥讽,但整体来看,李公麟还是通过不同的画面呈现“孝子之事亲”、“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严肃法纪”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孝经中父母丧亡的孝道,李公麟并没有直接描绘该如何哀悼、安葬和祭奠。取而代之的是画中一条孤寂的孤帆飘摇水上,岸边的高山云雾缭绕,以这样的画面隐喻离别之痛,也成为后世送别图的范式。

不同于李公麟变法暗蕴,元吴镇的《芦滩钓艇图》则有着漫画版的天真和直率。

元吴镇《芦滩钓艇图》卷

元四大家之一的吴镇属于活着的时候不红,死后红透半边天的文人画家。他的风格在明代颇受推崇,特别是沈周。

吴镇终生隐居不士,喜作“墨戏”,这是文人画家对自己绘画的一种自嘲,他的画有种漫天般的天真和直率。

渔隐是元末不士文人的一个代名词。为映衬画中的渔夫,吴镇自题:红叶村西夕影馀,黄芦滩畔月痕初。轻拔槕,且归欤,挂起鱼竿不钓鱼。

看他画中的渔夫,没有他人画中的拘束,更显得随意任性自然,细看渔夫的动作甚至于还有些幽默。如同他的行书,舒朗挥洒的笔画,如槕桨入波般舒展自如,与其流水落叶般流畅的落款相得益彰。

整幅作品,吴镇自然写意地勾画渔夫和小舟。富有节奏感的随风摇曳的树叶,根根直立的青草,低头划桨的渔夫,无不生动地捕捉到了自然景物的动态。而五墨齐备的草叶树木和若有似无的水波涟漪,更使画面景物有留白,有空间纵深,增强了立体视觉效果。

无论画中诗,还是诗中画,欣赏文人画的时候,文人的道德情操、诗书才情神韵其中,给人留下深远的探索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xw/140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