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芯片制造难,究竟难在哪里
处理器芯片被称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设计复杂度极高,难度也很大。在很多领域,国产芯片的占有率不到5%,需要有更多的力量发展国产芯片。芯片怎么开发?开源将带来哪些价值?如何培养关于芯片的人才?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
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包云岗,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今天来讨论大家都很关心的芯片问题。我的题目是《开源,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所以什么是开源呢?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待会儿再一起探讨。
芯片是怎么来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什么是芯片。我想可能很多人都见过下面这些芯片,比如左边的中央处理器CPU芯片,还有最近很热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处理器NPU芯片,以及图形加速处理器GPU芯片。
CPU(左)、NPU(中)和GPU(右)
但是,大家有没有见过下图中的芯片?其实这就是我们把刚才的芯片打开,放大几百倍以后所看到的模样。
Motorola处理器
如果仔细去看,你会不会觉得每一颗芯片就像一座小小的城市,里面有楼房、马路和工厂?实际上,今天的芯片设计和城市规划是非常像的。
在芯片领域里其实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分成几十个大类,每一类里又会分为成百上千种小类。
各类芯片,其中右下角为处理器芯片
国际上有个公司叫德州仪器(TI),这一家公司就生产八万多种芯片,所以芯片的种类是非常多的。
处理器芯片
在这么多种芯片里,有一类叫做处理器芯片,它被称为芯片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这类芯片的设计复杂度非常高,难度也很大。在大家使用的手机和电脑里,处理器芯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需要大量地进口这类芯片,它的进口额占我国芯片进口总额的比例高达49%。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年)
处理器芯片最早可以回溯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发明于年,重达30吨,占地面积约平方米。这个机器是怎么工作的呢?
电子管
这些灯泡其实就是扮演开关的作用,灯泡亮的时候表示开,灯泡灭的时候表示关。这就等于二进制,用开来表示1,用关来表示0。
莱布尼茨的论文
二进制的发明又要回溯到年前。5年,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只用0和1也能够做加减乘除。7和6用十进制数可以加出13,而用0和1也能够加出13。所以,只用0和1就能够做各种各样的运算,这也是今天的计算机计算的基础。
然而,用灯泡来做开关的计算机显然还是太大了,有没有办法能够让它小一点?在ENIAC发明以后,很多科学家都在想怎么能够做出更小的开关?
在ENIAC发明后的第二年,即年,有三位科学家,分别是巴丁、布拉顿和肖克利,他们发现可以用一种半导体材料做出开关,叫做晶体管。
晶体管:开关元器件
在不同的条件下,半导体可以是导电或者不导电两种状态,所以它能非常完美地起到开关的作用。这样的晶体管就可以被用来做电路。
集成电路:将电路集成在半导体底板
在年,又有一位科学家基尔比,他把当作开关的晶体管和其他一些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做到了一块板子上。这块板子下面就是一个半导体,也就是不需要像原来一样用电线把各种元器件连起来,而是用板子就可以连接。这块集成了各种各样的元器件的板子就被称为集成电路。于是整个电路变得更加小巧了。
芯片:将电路微缩集成到硅片
再往后晶体管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今天甚至可以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上亿个晶体管,这就被称为是芯片。所以,当说到芯片的时候,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我们国家对于芯片进口是很依赖的,过去几年里,芯片一直是第一大进口产品。在年,我国进口了多亿个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亿美元,远远超过了第二位石油的进口额0多亿美元,以及第三位铁矿石的进口额(亿美元)。所以,国产芯片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芯片自给率低于5%
在很多领域里,国产芯片的占有率还不到5%。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国产芯片的发展中。
处理器芯片是怎么开发的?
前面讲了芯片的基本概念。那芯片、尤其是最复杂的处理器芯片到底是怎么开发的?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指令集,指令集就是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像右图中的螺钉和螺母,它们的直径就是一种规范、一种标准。大家约定好5个毫米的直径,不同厂商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就能够拧到一起。
其实指令集也是一样,它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软件厂商和不同的硬件厂商只要遵循同一个指令集,软件和硬件就能够在一起工作。
每一个指令集里会有上千条标准和规范,当我们把这样的标准规范放到一起就变成一本手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标准有点像一个单词,那么几千个单词放到一起就像一本词典。大家掌握这本词典之后,就可以写芯片的“小说”了。
芯片制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设计,第二个阶段是制造,第三个阶段是封装和测试。
设计:指令集手册→芯片版图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阶段——设计,设计就是从指令集出发做成一个版图。中间要分成几个环节:我们需要做架构的设计,需要找工程师写很多代码来做开发,然后还要找一些工具——EDA工具,这是一种自动化的设计工具,来把代码变成版图。版图其实就是上亿个晶体管怎么摆放。
这有点像是写小说,指令集手册就是一本字典,拿到这本字典以后,我们可以创作,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其实在芯片设计里,也赋予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制造与封装测试:芯片版图→芯片
当小说写好以后,它会变成一个电子文件,我们就可以去制造了。这就像小说写好以后去出版,找到一个出版商把小说印出来。所以,制造和封装测试就相当于小说的印刷,以及最后把印出来的文稿装订成一本书。只不过芯片的打印要比小说更复杂,因为它要把设计印到硅片上去。
芯片新趋势——开源
最近这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整个芯片的设计过程开始采用开源的方式。为什么会采用开源?开源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
开源是一种新思路,它把设计的所有原代码和文档都向全世界公开。可能有的人会想:“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开源对于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如果回看过去15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它们的核心技术很多都是基于开源的。举一个例子,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常会用手机APP(应用软件),而今天的APP几乎都是基于开源软件发展起来的。开源使得APP的开发门槛大大降低,三五个工程人员用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快速地开发出一个APP。这也使得我们国家APP的数量特别多,从工信部统计的数据可以得知,年我国就有多万个APP,让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行列。
有人可能还会问:“开源把所有的秘密都公开了,那我还能不能活?企业还感不感兴趣?”我们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开源会让软件更加富有生命力。
从30年Linux的发展历程看开源生命力
这是一个叫做Linux的操作系统,它在年开源,到今年正好30年。我们可以看到,在它诞生的时候还有很多其他的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和Linux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的操作系统都由公司所有,而Linux操作系统是开放给全世界的,大家可以一起去维护它。30年后,所有其他公司的操作系统都逐渐淡去,唯有Linux这个开源的操作系统直到今天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92%的软件使用开源库
通过一些统计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今天的软件中,超过92%的都在使用开源,包括开源的一些组件和开源的库。
Linux基金会发布中英文版的《了解开源科技和美国出口管制》白皮书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开源是能够超越国界的。当我们把所有的源代码和文档开源以后,就不会受到政治或者 的影响。年7月8日,Linux基金会发布了一份中英文版的《了解开源科技和美国出口管制》的白皮书,声明开源技术不受出口管制。这也使得我们能够基于开源技术,去构建一个技术领域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那么,芯片的开源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xw/1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