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卫星遥感行业的投资价值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能力。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其特点如下: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年卫星服务业收入达亿美元,占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的49%,同比仅增长0.2%,收入几乎与年持平。其中,大众通信消费业务仍然是整个卫星产业的主要驱动力,其年收入达亿美元,占卫星服务业总收入的85%;卫星固定业务收入为亿美元;卫星移动业务收入为36亿美元;对地观测服务收入为22亿美元。
除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外,大众消费通信业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遥感业务都较年有少量增长。年,美国在全球卫星服务业收入的占比为40%。近五年来,全球卫星服务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在我国卫星遥感企业的发展方面,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广东、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北斗卫星产业布局,包括众多的科研院所,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电子科技集团等央企,以及国腾电子、北斗星通、华力创通、中海达等一批企业。未来遥感小卫星将会成为商业小卫星的未来发展趋势,但遥感小卫星的商业化程度取决于后期的数据处理,以及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一、行业发展成就
1、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中国高分卫星应用国家报告》。
该报告体现了高分卫星应用的最新成果和相应国家整体能力的初步形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是指导国家遥感应用发展的纲领性报告。报告的发布代表了我国遥感应用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战略转型的实质性突破,是我国遥感应用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2、全球黑土地关键带土壤质量天空地一体化遥感调查与监测。
首次将航空高光谱技术应用于全球黑土地关键带(北纬46度带)地质生态调查与监测,建立了从航空高光谱数据获取到土壤质量评价的完整技术流程,并在东北黑土地区开展示范应用,标志着高光谱技术在土壤质量调查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3、遥感数据服务一体机的研发创造遥感数据服务新模式。
通过形成软硬件一体、不同档次配置的遥感数据服务一体机产品,使用户可以直接对接全部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并可利用一体机内置的“遥感加工厂”软件平台便捷有效地完成数据预处理,为进一步应用遥感数据服务各行业业务提供了强力支撑。
4、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全面建成。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支持下,经过十多年努力全面建成由北京密云站、新疆喀什站、海南三亚站和北京总部等组成的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全国接收站网,标志着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技术的跨越发展,是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建设的重大里程碑。
5、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中国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工程建设成果。
该工程将充分利用中国已有和规划中的卫星系统和地面网络系统,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遥感、通信、导航等各类卫星数据资源,补充完善天际信息网,共建分布合理、功能齐全的地面信息服务网络和区域重大应用服务系统,为重大工程建设、重点领域应用等提供强大信息支撑。
6、“吉林一号”视频04、05、06星成功发射。
11月21日12时50分“吉林一号”三颗光学遥感视频卫星成功发射,使得“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的在轨卫星数增加至8颗,星座在同一区域的重访周期提高至1天,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也使得该星座成为国内目前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7、海南初步建成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
经多年努力,海南省初步建成海南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海南省在海岸带保护、生态环境、热带农林业、旅游文化四个典型领域开展应用示范,不仅大幅提升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也为智慧海洋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更为进一步推动海南形成完整的遥感信息产业链条和“互联网+”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遥感卫星实时数据保障雪龙船顺利穿越冰区,创造遥感成功应用新记录。
在雪龙船船载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支持下,利用实时接收的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制作海面风场专题产品,以及及时调度高分三号等遥感卫星开展应急观测,为雪龙船快速穿越西风带、穿出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9、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学科位列世界第一。
根据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学科位列世界第一,充分体现了武汉大学和我国在全球遥感学术领域快速增长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
10、我国自主研制微小型、低功耗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业务化应用。
我国首套实用化微小型、低功耗激光雷达系统“AoEagle”年研制成功,并全面开展了大量行业应用,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微小型激光雷达系统已完全具备全地形、多平台工作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行业发展特征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三、行业发展现状
遥感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应用价值广泛,商业遥感产业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当前,遥感产业的发展主要来自于政府性需求,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工程评估等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考古、野生动物保护、牧场管理等各个领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在精细农业、环境评价、数字城市等新领域,遥感技术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性遥感数据的需求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向各区县延伸,各区县的规划建设管理、旅游服务管理、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和交通管理等对遥感数据的需求,使得各区县作为遥感数据普通用户的特点也日益显现。政府性商业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和深度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强。
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观测数据市场从单纯的政府性订单转向政府和企业的共同需求。我国在更新地图和支持地理信息方面潜力巨大,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遥感数据的更新和采购,这些企业性需求为遥感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市场基础。
四、行业销售规模
图表:-年我国卫星遥感销售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目前中国卫星遥感行业销售规模约在70亿元左右,主要包括对地观测数据和增值服务市场两大部分。
卫星遥感数据销售、卫星遥感数据加工服务、卫星遥感数据编程服务是卫星遥感领域的传统业务,占90%的收入比例。卫星遥感数据销售是指用户通过网站选择已归档数据产品,由于不同行业用户对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不同特性,对于归挡的,初步处观后的数据产品需求虽然数量上在增长。但在整个业务中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于卫星遥感应用的需求快速增长。
面对不同需要的数据产品定制服务的业务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卫星遥感数据编程服务是根据用户需要控制卫星获取用户银川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zx/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