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年6月-年11月2日),湖南宁乡人,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年11月2日7时,李泽厚逝世,享年91周岁。

▲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墨迹素笺本纵18.9厘米横34.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又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北宋苏轼《治平帖》(局部)

纸本纵29.2厘米横45.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首为明人所画苏轼像及释东皋妙声所书《东坡先生像赞》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也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么?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是直接议论这个问题的,文中那种人生感伤和强作慰藉以求超脱,都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表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提问”,或者是“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解答”;无论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排遣”,或者是“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缥缈禅意,实际都与这种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深刻地联在一起的。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素笺墨迹卷纵23.9厘米橫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前五行三十六字由明代文徵明补书

苏词则更为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它:“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夜来风雨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拏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

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北宋苏轼《洞庭中山二赋》

白麻纸接装纵28.3厘米横.3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苏轼有一篇散文《方山子传》,其中说:

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徉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这也许就是苏轼的理想化了的人格标本吧。总之,不要富贵,不合流俗,在当时“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传)北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纸本水墨纵26.5厘米横50.5厘米

(日本)私人收藏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付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往期回顾

顾工:合体探索是书法创造力的体现

顾工书法赏读

顾工:漫浪南山与北山——杨维桢在湖州的艺术活动

致广大而尽精微——品读顾工《怡亲王允祥与雍正宫廷造作》

中国书法线条的世界(全)

米芾集字对联

汉印钮

回忆梅墨生先生(顾工)

七十年代书家致敬祖国视频震撼首播(现场版)

鸿翔辽海(视频):第19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提名展开幕式

致敬祖国第19回全国70年代书家提名展辽宁兴城开幕

好多米芾手札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巴黎圣母院内收藏的油画、雕

从日晷到西洋钟:清宫计时工具进化小史

惠风畅淮四人展: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双阳

惠风畅淮四人展:上海韩天衡美术馆馆长顾工

惠风畅淮四人展:新水墨画家成军

惠风畅淮四人展: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张爱国

那些过亿的书画作品,大饱眼福!

宋元押印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黄惇:高隐扬州有祝竹(题《竹斋梅花印谱》)

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古代十大闲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泰戈尔:我用8句诗来打动你!

30件尺牍,看苏轼怎样从有法到无法!

王羲之集字版春联

米芾集字对联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宋庆龄及孙中山自用印欣赏

简繁体字对照读本

元曲10大巅峰之作,大境界,真情怀!

平城秋望:城市与书家的身影

书坛大伽点评“第18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

山西省书协主席石跃峰在七十年代书家大同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

"平城秋望——第18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年10月27日上午在山西大同和阳美術館隆重舉行!

平城秋望·第十八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选(五)

平城秋望·第十八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选(四)

平城秋望·第十八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选(三)

平城秋望·第十八回全国七十年代书家提名展作品选(二)

素书、手札、寸笺、青鸟书‖书信的别名这么美

把《灵飞经》放大了10倍给你瞧瞧!

雍正皇帝的篆刻情怀

傅青主:别说我只是一位妇科医生!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花香动人于墨间

王献之为保姆写的墓志‖诸多名家题跋

半仙刘伯温的书法,接地气

赵孟頫女儿的书法,虎父无犬女,尽是大丈夫手笔!

中国漆器,大美不言!

《书谱》白话译文,弱爆一切烂秘籍!

一寸缂丝一寸金

你想请哪位民国大师给你上课?

一寸缂丝一寸金

大饱眼福,宋四家经典书法长卷!

是狂僧、酒徒,更是草圣:这样的天才疯子,只能出现在盛唐气韵里!

顽皮的宋徽宗

吉祥而古朴的吉语印

中国好声音‖敦煌壁画完美呈现

陈洪绶的酒、女人、绘画

这仨人在《祭侄稿》旁写起了小楷?

陈洪绶的酒、女人、绘画

从宋徽宗到慈禧,看年来帝王的收藏品味

西泠前四家时期的印坛(附表)

西泠八家之赵之琛

西泠八家之黄易

西泠八家之蒋仁

西泠八家之丁敬

唐代女服|慢束罗裙半露胸

欲善楼藏现代名家书画迎春网络展

古代金质印章

古代器物上的“动物纹饰”寓意

黄士陵篆刻欣賞

筷子使用守则

“妇人启门”之谜

顾工博士参加西泠印社代表团赴日交流

北京故宫PK台北故宫:哪里的藏品更妙?

汉砖遗韵

赵之谦《铙歌》

齐白石笔下的蚱蜢

那些过亿的书画作品,!

"稻可到,非常道一一全国著名书法家川西高原中秋笔会"在海拔逾米的四川理塘县举行。

古铜镜演绎的故事

祝竹书画印品鉴会发言纪要(二)

《四书五经》开篇精华

古代风俗百图

字帖如何精读?

你“临摹”吗?

祝竹书画印品鉴会发言纪要(一)

如此清晰的年的中华文明

祝竹篆刻答问

保存书画,裱还是不裱?

髡残

三百年来无此灯

根付----别在腰间的文化

历代小楷大家

顾工在西泠印社中青年社员研修班结束时的发言

元代,一个小孩是怎样习字的

明清竹刻臂搁的形制与风格

清宫里的“打火机”

苏东坡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首届中国当代书画博士后精品巡展在兰州启动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赵之谦印“以.2万落槌(附赵之谦篆刻欣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皇室寿山石玺印

“三十六计"典故

李建中行书《土母帖》欣赏

日本编印的《邓散木印谱》

四大书院

那些卖萌的文物

西泠八家

『干货』吴昌硕高清印面

汉代书法史

黄士陵印存(部分原石高清图)

顾工节录《论语》十二开册页

来自古代的当今日用品和生活方式!

帝王龙袍的专属商标

诸家评点顾工寓昆20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评审过程全报道

展讯

循典稽古?祝竹、顾工、朱天曙、夏俊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3月11日将在常州开幕

书法名家共祈天下无霾

齐白石闲章精品方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赠送名家书画台历

米芾仅存的小楷手迹《向太后挽词帖》

古砖砚欣赏

顾工:《金石拓片——古代书画的重要载体》讲座在欲善楼书院举行!

不要读错了古诗词中的字音!

友声书社“书法的内容与形式”专题研讨会发言纪要

欲善楼书院推荐名家:祝竹

杨尔:杨维桢书风特征及成因

古人握笔姿势的演变

怀仁集王《圣教序》中“同字异体”、“同旁异变”,值得学习!

齐白石的鱼

《韭花帖》赏析

中国文人理想中的家

君子六艺

玺印方

罕见魏碑龟形墓志

沃兴华解读蔡邕《九势》

王献之《中秋帖》欣赏

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

吴昌硕:“伤心男子”“天下伤心男子”

吴昌硕-无须●缶●梅花

衣冠禽兽——清代文武官补服欣赏!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国宝级文物

梅瓶

印章印纽的寓意

汉字里的“双胞胎”

在宋朝过个周末

这都是什么→觚斛觥銎盉镞簋甗敦轙罍鬲軎甑匜

顾工:扶桑访帖漫记

汉服

封存秦汉

敦煌写经残纸精选

古代佛像制作过程

美丽的中国瓦房

中国的盘扣之美

古人书房佳联

古代的大学

古人的书信用语

古代女子小资生活,羡煞当代人!

錢穆:人生三層次

谦敬词——看看人家古人怎么说话的!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七十年代书家:群体的价值

汉官印精选(高清图)

民国小学生读的是什么课文!!!!

繁体字是这么用的。。。。。。

明式家具:中国文人的高级定制

醉美古窗格

《千字文》全文、读音、释文

都什么区别:宫、殿、亭、台、坛、廊、榭、庑、厢、舍、斋、寝、楼、阁

祝竹《竹斋梅花印谱》

熊秉明:为什么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宋人的风雅生活:烧香、点茶、挂画、插花

读书人的家伙什

汉代私印

吴昌硕自用田黄印

陈巨来篆刻一百三十品

髡残

书画装裱款式

四大画僧的艺术世界

顾工:杨维桢的铁心颖、画沙锥

视频丨顾工谈赵孟頫行书临习

[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顾工

顾工

顾工:吴昌硕与晚清吴门印学(一)

顾工:吴昌硕与晚清吴门印学(二)

顾工:吴昌硕与晚清吴门印学(三)

顾工:吴昌硕与晚清吴门印学(四)

赵之谦:盖印章,务必不能心急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东晋)

《始平公造像记》

命运多舛的徐渭

他叫黄公望

古代人的称谓

台北故宫所藏:皇帝们的玩具

陈寅恪的书法

草书八大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印谱

书法落款时间查询全表(年份、季节、月份、日期)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高清晰图赏析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神龙本)高清晰图

黄庭坚手札

赵孟頫《胆巴碑》欣赏

蔡襄和《离都帖》

空海大师《风信帖》

王铎临《圣教序》

吴昌硕临《石鼓文》

赵之谦篆书《临峄山刻石》

清-何绍基行书《落花诗册》

文征明小楷《太上清静经》《老子列传》

(清)何绍基楷书《西园雅集图记》

白蕉丨论书文稿

《张玄墓志铭》

礼器碑

赵孟頫行书《杜甫秋兴诗四首》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首》

赵构草书洛神赋

《元羽墓誌》赏析

美人迟暮,令人唏嘘伤感!※杜牧唯一墨迹——《张好好诗》

『台北故宫藏』米芾墨迹(高清赏析)

白蕉的一些纸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ftrq/12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