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桦甸历史连载四中共党组

《中国共产党桦甸历史》

第一卷

第二章东北抗日战争期间党在桦甸的革命活动和民众的反日斗争

(连载四)

中共党组织在桦甸的早期革命活动

(一)中共党组织在吉林的建立和发展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党组织就派党员和共产主义革命者到吉林省活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发展建立党的组织。1921年11月,以李大钊为书记的中共北京地委派时任中国劳工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的罗章龙到东北考察工人运动,为筹建东北党的组织作准备。1923年3月以后,中共北京地方执委会、北方区委多次派党团员到吉林省开展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926年2月,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吴丽石根据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在哈尔滨成立了中共北满地委,负责领导长春以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各地党的工作。中共北满地委成立后,在长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建立了一个党的秘密通讯站,同年4月,北满地委派共产党员杜继曾到长春省立第二中学开展工作。192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建立了吉林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长春支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紧步蒋介石的后尘,也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共同发动的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彻底失败。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在北京用绞刑残酷杀害了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等20名革命者,使中共北方区委遭到严重破坏。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新的革命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北方局,中央派王荷波、蔡和森到北方局,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整顿北方局所属各地的党组织。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顺直省委组织部长陈为人到东北,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主持建立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陈为人和吴丽石等10月24日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党的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选举成立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选举出执行委员3人、候补执行委员2人、监察委员3人、候补监察委员2人,陈为人任省委书记兼宣传工作,吴丽石负责组织兼农运工作,王立功负责工运工作,胡步三负责军事工作,韩慧芝负责妇女工作,张任光任共青团满洲省委书记。会议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机关设在奉天北市场福安里14号(今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里19号),统一管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党务工作。会议通过了《我们在满洲的纲领》、《满洲工人运动决议案》、《满洲农民运动决议案》,确定了东北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军事运动,以推翻军阀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会议提出“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驱逐日本军警出境”、“反对一切苛捐杂税”、“农村中一切政权归农会”、“城市中一切政权归革命委员会”等政治纲领,反映了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争取民主解放的强烈愿望,为东北的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受到中共中央对形势错误估计,盲目要求各地实行武装暴动的影响,加之对东北地区革命形势估计过于乐观,省临委确定的带有“左”倾盲动色彩的暴动政策,给各地的工作留下了隐患。

  

中共满洲省临委成立后,将吉林、长春两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于11月初成立中共吉长区委员会。12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决定改组吉长区委,成立吉长临时县委,由刘立明任临时县委书记。1928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举行全国工人代表会议,中共满洲省临委推选省临委执行委员、吉长县临委书记刘立明作为东三省的工人代表出席全国工人代表大会。1月27日,刘立明在去上海开会途中被日本特务跟踪,日本水上警察在船上对他搜身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中共满洲省临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被扣留在大连五天。刘立明在敌人的审讯中承认了自己的身份,日本水上警务厅命他返回长春。1928年2月1日,刘立明在长春自己的住所被捕,敌人在其住所搜出党的文件、信件及一些宣传品。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刘立明向敌人供出吉长临时县委成员的地址和省临委的一些机密,致使吴敏懋、曹玉茂等六名党员被捕,肖丹峰转移到双阳农村隐蔽起来,陈一仁跑回大连原籍,吉长临时县委及各支部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临委召开东北地区第三次党员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全国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定将中共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选举陈为人、吴丽石等七人为省委委员,这届省委12月末即遭到严重破坏,省委主要领导人和委员共13人被捕。1929年2月,第四届中共满洲省委组建后,努力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派王平山到吉林的永吉县五里河子、双河镇一带活动,在朝鲜族贫苦农民中做工作,成立了农民协会和反帝同盟等群众组织。

  

(二)桦甸县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活动

  

桦甸县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活动深受磐石县的影响,磐石县位于吉林地区南部,有大片的土地与桦甸接壤。磐石县立中学是当时磐石县、桦甸县、双阳县等地境内唯一一所最高学府,早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就派党员秘密到学校的师范班学生中进行革命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执行委员会成立后,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学生中秘密发展了孟洁民、初向辰、王兆兰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春,中共桦北区委成立时,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派王兆兰到桦北区委做共青团工作,桦北区委被破坏后,王兆兰参加了磐石游击队,任副总队长。孟洁民1932年11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也称磐石游击队)总队长,1932年11月27日孟洁民牺牲后,王兆兰继任磐石游击队总队长。磐石游击队前身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是我党在南满地区第一支自己的抗日武装,王兆兰牺牲后,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磐石中心县委决定由杨靖宇代理磐石游击队政委,活动区域包括磐石、桦甸、伊通、双阳、吉林五县。1933年7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给磐石中心县委及南满游击队发出指示信,要求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1933年9月18日,磐石游击队扩建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党和独立师的活动已扩展到西安、东丰、海龙。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磐石和桦甸是第一军主要的活动地区。

  

磐石县有一部分居民是日本侵占朝鲜后从朝鲜半岛逃亡来的民主革命者和贫苦农民,他们绝大多数人深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饱尝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之苦,反日的民族民主思想非常强烈。尤其是那些从朝鲜逃亡过来的革命者,酷爱自由,向往革命,在他们的带动下,30年代磐石境内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斗争此起彼伏,绵亘不绝。1927年,磐石人民取消土地清丈的“农民暴动”取得成功,引起中共满洲临时省委的   

共产国际成立于1919年3月,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1928年8月29日,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修正的《共产国际章程》,其中第2条和第37条规定:“每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并成为它的支部。”“共产党员移居他国后,应即加入该国的支部。”,此即通称的“一国一党”原则。朝鲜共产党成立于1925年4月,到1928年已呈瘫痪状态,共产国际决定重新组建朝鲜共产党。重建工作失败后,旅居中国各地的朝鲜共产党员,按照“一国一党”的原则,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的革命斗争。

1929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共产国际“关于一国一党的决议”,解散朝鲜共产党在满洲的总部,对原朝共党员符合中共党员条件的,个别履行手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磐石一带有很多朝鲜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中共南满省委秘书长廖如愿等率工作组来南满、东满巡视指导工作。南满工作组陈德森、汉生首先在磐石县进行调查研究,搞组织发展工作试点,接收一批朝共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帮助建立了中共磐石县临时委员会。王平山根据省委的指示和廖如愿的具体指导,开始在五里河子一带发展党员,大部分是朝族,于6、7月间成立了吉林特别支部。

  

1928年1月共产主义者李东光到桦甸县八道河子一带宣传共产主义。

  

李春(朴星山)1926年在双河镇响水河子经赵杰介绍,加入朝鲜共产党,1928年春,在永吉县五里河子做朝鲜共产党党务工作的李春来桦甸县工作,当时桦甸县有朝鲜共产党员共计三名,孙京浩家住在县城;家住在密什哈的诸奎业,是1927年经韩振、鲁昌烈加入朝鲜共产党的。

朝鲜共产党解散以后,根据共产国际的“一国一党”原则,在桦甸的朝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天,磐石朝鲜共产党总部来人,通知李春到磐石县王八脖子屯朝鲜小学参加朝鲜共产党代表大会。会议时间三天,会议内容:一是解散朝鲜共产党,朝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研究秋收暴动。这次代表大会是由中国共产党派来的一位同志领导的,由李北星同志担任翻译,一切文件都是用朝鲜文印刷的。

  

关于朝鲜共产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的手续,是口头表达的,参加会议的代表口头同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由李北星宣布: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已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了,各地的朝鲜共产党党员转入中共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代表回去后负责,视其思想情况,符合条件的可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会议结束后,李春回到桦甸,到密什哈向诸奎业传达了会议精神,讲了朝鲜共产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和手续,向诸奎业宣布:你从此以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李春、诸奎业由朝鲜共产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桦甸开始有中国共产党党员活动。

  

1930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巡视员陈德森到磐石县帮助磐石县临时县委整顿建立基层组织,在烟筒山召开了中共磐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共磐石县执行委员会,选举朴奉为县委书记,李承雨为组织部长,安光勋为宣传部长,金光道为军事部长,县委下辖2个区委,2个直属支部,2个特支和九个基层支部,磐石县委先是受中共满洲省委直属领导,九月改由南满特委领导。设在桦甸蜂蜜顶子的中国共产党桦甸支部派代表出席了大会,受中共磐石县委领导。1931年7月12日的《中共中央给满洲省委信》中指示:“南满不必有特委组织,有一个中心县委便可以指导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满洲省委于8月份将中共磐石县执行委员会改组为中共磐石中心县委,负责领导南满地区党的工作,包括磐石县全境、双阳、伊通、西安、辉南、桦甸、吉林(今永吉)等县部分地区,共有党员92名,隶属于中共满洲省委。第一届磐石中心县委书记由全光担任,委员有朴奉(朴根秀)、安光勋、崔凤官,候补委员有李东光、韩振武,中共桦甸支部受中共磐石中心县委领导,中共桦甸支部书记南相尧(朝鲜族)。

  

1931年4月17日,中共磐石县委派人和党员安长秀等到桦甸县栗子沟屯发动群众,携带手枪捉拿民愤极大的反动百家长。百家长不在家,就去捉拿反动闾长,将闾长绑到蜂蜜顶子屯西柳树下枪决了。接着打听到百家长住在栗子沟屯老安家,安长秀等乘马爬犁赶到栗子沟屯老安家,将正在熟睡的百家长捆绑起来,拖到马爬犁上,拉到山上枪毙。中共桦甸地下党处决了欺压百姓的反动恶霸,为民除害,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1931年11月7日,青年团满洲省委巡视员向省委报告,双阳、桦甸团组织归青年团磐石中心县委领导。

  

1932年4月,中共桦甸支部改为中共桦北区委,区委书记曹元然,区委机关设在榆木桥子镇蜂蜜顶子屯。区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青年部、通信部,组织部责任金庆镇(朝鲜族,后到游击队任排长,在老道沟作战牺牲);宣传部责任朴某(朝鲜族,后到游击队,在烟筒山作战牺牲);青年部责任金元艺。所属6个党支部:四方甸子党支部,责任朴某;新开河党支部,责任安中植;密什哈党支部,责任诸奎业;大窝棚党支部,责任大老崔;栗子沟党支部,责任安长海;蜂蜜顶子党支部;共有党员23名。桦北区委管辖地区是:横道河子、柳树河子、栗子沟、密什哈、大窝棚、蜂蜜顶子、八道河子、新开河、四方甸子、大酱缸等地。

  

日本侵略者占领桦甸后,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中共桦甸地下党组织领导组织人民群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1932年4月29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朴奉(朴根秀)等2人到中共桦北区委视察工作。第二天,桦北区委在栗子沟召开群众斗争大大会,斗争日本鬼子的走狗汉奸,当场抓起5个汉奸走狗。由于这5个汉奸民愤极大,群众义愤填膺,当场将日本走狗5人打死。同年6月6日,中共桦北区委召开各支部书记会议,在蜂蜜顶子组织200多名群众去横道河子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沿途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惩治日本走狗”等标语。当日晚上,游行队伍住在大窝棚(今横道河子乡文华村本屯)。第二天继续向横道河子进发,在横道河子西门外遇到伪军白营长的阻拦和欺骗,不让游行队伍进街。桦北区委缺乏领导群众斗争经验,受到敌人的欺骗,在游行队伍返回蜂蜜顶子的途中,遭到反动地主武装“大排会”的袭击,伤亡50多人。6月8日,由于党内个别党员泄密,八道河子伪保长、栗子沟千家长、百家长和一些土豪劣绅以“蜂蜜顶子群众造反了,打死了几个千家长、百家长,还要组织示威游行,”为由,以八道河子“大排会”为主,紧急调动四方甸子、新开河、栗子沟等地“大排会”400多人,到蜂蜜顶子屯,将全屯群众强行集中到白家看管起来。将40多名青壮年拉到河边枪杀了,把尸体扔到河里,鲜血染红了河水。同时遇害的有四方甸子屯中共党员大老崔、李德和中共新开河、栗子沟、大窝棚的党支部书记及多数党员,少数党员逃往外地。从此,桦北区委党组织被破坏,区委及各支部停止了活动。

  

1934年中共桦甸县委成立,机关设在夹皮沟,中共桦甸县委责任南在殊(朝鲜族),隶属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桦甸县委下设夹皮沟、大碱厂两个区委,有党员30人。1935年,中共桦甸县委被破坏,桦甸地方党组织停止了活动,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桦甸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来源:《中国共产党桦甸历史》第一卷

编辑:陈德

桦甸发布编辑部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dl/15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