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VS葛亮家国情怀见乎君子之道,也可

对葛亮的访谈有难度。尽管和我几乎同龄,但和他的作品一样,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稳重的人。这个时代的稳重首先就是表现在他的朋友圈,如果你无法从一个人的朋友圈看出喜怒哀乐,多半对方的情绪就相当稳定。

葛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文学这张成绩单上交出了相当完美的答卷。我相信这多少和他的出身有关,在那种知识分子家庭氛围下长出来的树木花果,毫无疑问,就像葛亮浑身上下表现出来的那样:克制,专注,友善,体面,且独立。甚至善于观察。

也表现在写作题材上。与其他年轻作家相比,葛亮的叙事更宏大,更愿意把写作的目标定在历史和当下的某种因果解释中。

我相信他多年努力写就的《燕食记》会成为他很长一段时间的代表作。

年8月4日,北京,葛亮的长篇小说《燕食记》举行新书发布会小饭:葛亮老师好。让我们从《燕食记》开始谈起吧。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燕食记》给我的感觉,其质地介于陈忠实和汪曾祺两位前辈的代表作品之间,有“史诗”,也有生活雅趣细节。在写作之初,你是否想过这会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前前后后一共写了多久?葛亮:小饭老师好。这部作品从开始构思到完成,差不多用了六年的时间。写作一部关于饮食的小说的意念,可能会追溯得更为久远,甚至可算是一种夙愿。早在我第一部《朱雀》时,写到主人公许廷迈因一碗鸭血粉丝汤连结了与原乡的根脉。后又经历了《北鸢》《问米》,食物逐渐进入了我小说叙述逻辑的重要因素。“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日常,是最为平朴的,但又见微知著,其后埋藏着莽莽的历史与幽微的人性,是个很可书写的空间。长篇小说因此成为这个空间更为理想的文本载体,由此完成了《燕食记》。

《燕食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年8月版小饭:这部《燕食记》从发表出版以来得到了诸多好评,无论是评论家还是读者,我也读得很“高兴”。想问葛亮老师,在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整个过程中有哪些比较艰难的时刻吗?能具体说说吗?葛亮:写这部小说的周期相对漫长,但整体的写作感受是很愉悦的。因为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可能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在考察与准备工作上,案头、田野、访问,都很重要。这个过程有难度,但并不枯燥。你深入了一个行业和领域,是延展知识结构的过程,进而见乎于细节,也是拓展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过程。对一个写作者而言,这个过程是相当有益的。

小饭:饮食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主题”,会让很多读者看着产生真正的饥饿感。我有个相关的问题——在完成了这一部作品之后,你还有没有一直挂念着的,想写的关于某个主题的大部头——比如,关于衣服的,我纯粹是举例。

葛亮:我近年在做“非物遗”的研究,就此也发掘文学创作的素材。晚近“匠传”小说系列,包括《书匠》《飞发》《瓦猫》等,写作的意念,大都来自这方面的积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征之一,是附着于特定社会群体区域或个体存在,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的“活”的体现,具有从纵深角度提供历史性文学样本的意义。但我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ly/138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