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实施重点领域项目545个,成都幸福美
红星新闻记者从1月5日召开的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上获悉,年,成都计划统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项目个,总投资.48亿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具体有哪些安排?一起来看!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以上
重点围绕共同富裕目标,聚焦增加城镇就业、培育创新企业、健全要素分配机制推进富民增收。
成都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促进体系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同时,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
此外,成都还将健全要素分配机制,实施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攻坚行动,健全完善以集体资产股权为基础的收益分配机制。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推动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等关键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培育。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探访关爱服务体系”。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将新增学位8万个
重点是加快构建智慧化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多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期盼。
“家门口”好学校方面,将新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80所,增加学位8万个,启动所高品质幼儿园创建。
在提升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上,成都将推进10个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加医院改扩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惠蓉保”持续升级优化,开展新一轮长期护理保险改革。
市民身边的文旅好去处也将有更新。成都将推进金沙演艺综合体等大型文化地标建设,打造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20个沉浸式文化空间、“亲民化”改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6个等文旅新场景。
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上,成都将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处“社区运动角”,提供处市民健身新空间,新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50处,申报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深入推进“四舒计划”任务实施
重点是深入推进“四舒计划”任务实施,努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市场价格平稳、社区生活便捷。
一是深入推进舒心居住计划,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6万套、动态配租公租房1户。二是深入推进舒服社区计划,打造50个以上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示范圈,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服务体系;持续打造示范性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46个,新打造社区微更新项目个、社区美空间50个。三是深入推进舒享消费计划,培育创建示范和特色消费场景16个,持续引进品牌首店家,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平台新渠道。四是深入推进舒畅品质计划,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探索建立质量人才培训引进和评价机制,提升成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开通运营19号线二期
重点是突出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聚焦绿色交通出行、智慧化交通管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一是大力推进交通专项工程实施,建立城市交通运行常态化跟踪、研判和评估体系,健全社会参与、标本兼治、共建共享的交通服务长效机制。二是实施“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轨道交通第四期项目和市域铁路项目建设,开通运营19号线二期,推进33个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新建天府绿道公里。三是开展智慧蓉城交通运输运行管理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重要堵点治理,整治机动车停车乱象,实现核心区道路信号灯联网控制率达%。四是加快推进武侯大道、成龙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沙西线、商贸大道年内建成通车,新建公共停车场不少于30个,持续打通市民反映强烈的“断头路”,确保交通重点民生项目落地落实。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天府文化公园等81个片区更新项目
重点是加强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完善、生活品质提升,更多更好惠及市民。
一是持续推动旧城片区化综合更新,构建“12+1”全域更新建设体系,大力推进天府文化公园、四圣祠等81个片区更新项目,新启动20个片区有机更新,同步提升旧城功能、产业、业态、环境、治理综合水平。二是全力推进老旧院落(小区)改造,全面提升老旧院落适老、适幼、无障碍等功能服务配套,实施老旧院落改造个,打造20个市级示范项目。三是实施城中村改造户,推动棚户区改造户,着力消除安全、环保、稳定等重点隐患。四是持续推进政策创新突破,优化完善规划、用地、不动产登记等城市更新支持政策,创新探索建筑功能复合及更新改造技术标准。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新建公园68个,建设天府蓝网公里
重点是紧扣市民群众对优美生态和良好环境质量的期盼,巩固生态惠民“六大行动”成果。
一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40.7%。推进公园城市形态塑造,新建各类公园68个,建设天府蓝网公里。二是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调整,鼓励绿色出行,强化公交与轨道接驳,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实施“蓉耀工程”三年攻坚,探索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锦城蓝天保卫战,推动臭氧与PM2.5浓度同步下降。打好蓉城碧水保卫战,开展阳化河、斜江河限期达标攻坚行动,深入开展锦江流域支流整治行动,实施“千村示范工程”,打造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打好天府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让市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四是着力解决市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zx/1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