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张旭作七绝诗一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http://www.zgbdf.net/m/

桃花溪

张旭〔唐代〕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峡谷中云雾萦绕,溪上的飞架桥隐约可见,立在岩石西边问问那打鱼晚归的渔夫。这儿的桃花伴随着水流,终日地飘流不绝,这难道就是桃花源外面的桃花溪吗?你可知世外桃花源洞口在溪流的哪儿?

晋代陶渊明曾作一首《桃花源记》,其中对一个虚构的地方“桃花源”进行了描写,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风景优美,绝对是一个世外桃园。诗人张旭受《桃花源记》启发,引用其中桃花溪意境之美,而作下此诗。这首诗借助描绘桃花溪优美的风景和诗人对渔夫的了解,抒发了诗人对世外桃园的向往,也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起笔是诗人所见的远景:云雾萦绕深山野谷,透过云雾看到那飞架在山溪之上的桥,时隐时现,似有似无,如在虚无这中,那景致是如此的深幽、神密,如让人身入梦境之中。可以看到,不动的”桥“和飘浮的”烟“交融,”烟“使”桥“化静为动,可望而不可及,”桥“使"烟"化动为静,如垂落的纱幔,给人分外感觉到一种朦胧之美。一个”隔“字,使这几种景色相得衬托,变成一个艺术总体,同时,”隔“字还指明了诗人是在远观。同时诗人也描绘了所见的近景:水中外露的裸露岩石,那漂流着一片片桃花的溪流上,有渔船在轻晃,风景幽静鲜丽。

诗的第二句,诗人使用一个”问“字,将诗人自身置入那《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景色之中,能够让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能看见青山绿水之美,又能看到到诗人的动态神情。诗人伫立在历史悠久的岩石上,凝视着溪上漂流的桃花和渔船发呆,恍惚之间,诗人误将眼前的渔夫当成昔日曾进入桃花源里的渔夫。一个”问“字便随口说出,静止不动的景色和人一起形成了颇具情趣的场景。

诗人看见那飘满桃花的溪水,不由自主被这里清幽的美景陶醉了,好似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写的那桃花林间,他情不自禁把渔夫当成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里的人,因而脱口问渔夫:“桃花溪每天从桃花源中流出来,你能告诉我桃花源入口那个洞在哪里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园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是那个桃花源入口洞在哪里呢?诗人却是以一个疑问句结束,可见诗人其实并没有得到问题的答案,虽然诗人没有得到答案,但是通过这一“问”,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遐思空间,言尽意犹在,令人回味无穷。

这一首七言绝句尽管简短,但却是字斟句酌,用精炼的句子非常自然地将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恰到好处结束语,更是令人沉醉在诗人笔下的优美环境下,意蕴深长,读之让人心潮澎湃。从整首中,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构思巧妙,景色描写由远及近,最后用一个疑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奇但很合理,视角转换灵活。全篇诗意静谧飘渺、情趣深远,可见诗人文采文笔简练、清秀自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ftrq/13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