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安全舒适功能完善科学有序的城市道
发布会现场。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赵颖竹)12月29日,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召开《重庆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此次新编制的《导则》全方位协调重庆市城市道路的设计内容并进行有机整合,在完善城市道路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简化、净化、优化、美化城市道路空间,将全面提升城市道路品质。
城市道路颠簸、破损等不平整问题如何解决?
《导则》提出,坚持以机动车行车安全、舒适为原则,严格控制路面标高,明确车行道路面建设养护重点及标识标线设置要求,优化无障碍坡道设置,为便于轮椅上下,提倡建设三面缘石坡道,规范井盖及雨水篦子设置,提出宜选用防沉降井盖并布置在车辆轮迹范围以外,雨水篦子宜横设便于快速收集雨水,不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据介绍,为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提升市民出行的舒适度,从年起,重庆市先后组织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和道路平整专项行动,人行道完善提升行动着眼于解决中心城区“两线、三边、四点”人行道(含人行道旁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区域)“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年至年3年间,中心城区已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公里,完成车行道平整专项行动整治公里。
城市道路上杆件、箱体、管线越来越多,如何解决?
城市道路杆件林立、箱体遍布、管线设施混乱问题,不仅影响城市景观,也增加了管理协调难度。《导则》提出遵循“合、简、隐”原则,能合则合、能小则小,鼓励多杆合一、多箱合一,重点对交叉口、安全岛等交通节点进行重点引导控制,倡导设施简洁美观,隐于环境,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美感,让行人感到更舒适、宜人、有温度、有内涵。
重庆市自年启动了实施多杆合一试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多功能灯杆根,其中中心城区根,渝中区建成投用数量最多达根,南岸区根、两江新区80根,渝北区、巴南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和市城市照明中心也有少许试点。
公交港湾、候车亭等缺树少绿问题如何解决?
针对公交港湾、候车亭缺树少绿问题,《导则》提出,明确缺乏遮荫但有立地条件的公交港湾,可通过补植行道树等方式进行绿化美化,不仅实现遮荫效果,还让公交港湾变为一道风景。
凡借用行道树设施带、外侧分隔带设置公交候车亭的,应在树间设置,原则上不应伐移绿化带或者设施带内的行道树。
同时,《导则》要求无绿化条件的公交港湾,可与城市家具结合,推动公交港湾空间与周边城市空间景观融合,打造彰显地方特色的城市界面。
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近年来重庆市深入开展街头绿地提质、绿化补缺提质等工作,城市绿量持续增加,绿地布局日趋合理,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绿化补缺提质方面,重点在“补”字上做文章,做到因地制宜,应绿尽绿。
自年组织实施绿化补缺提质项目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绿化补缺提质项目个,面积万平方米。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dl/1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