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话旧40吉林的窑坑和妓院
旧日吉林的窑坑分南北窑坑和季家窑坑三块,是光绪九年()吉林城土城墙改砖城墙时取土烧砖而形成的,面积平米。清末河北、山东的农民闯关东来到吉林,因无处居住,部分人就在窑坑里搭建简陋房屋居住,夏天臭气熏天,下雨雨水进屋,简陋房屋极易倒塌。
年4月市政府为了改变居民们的生活状况,成立了改造窑坑办公室,拨给无息贷款和建房补助万元,易地给居民建新房安置,动迁了户,计人;拆除房屋栋共间,当年就有部分窑坑居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平房。
之后用三年时间填平窑坑,在南窑坑的旧址上,年修建了五层的百货批发站大楼,占地平米,建筑面积平米,也就是大东门农行东侧皮草那个楼。年又建起了吉林市二建公司(怀德街94号),即现在大东门大林商贸楼往物华方向进口不远右手那个四层楼,面积平米。
在北窑坑旧址上,年修建了吉林市物资局那个五层办公楼,面积平米,现在的位置应该是金碧辉煌北一点。年建起市政公司五层办公楼,占地平米,建筑面积平米(现光华路2号)。同年在窑坑中部建起四层吉林市税务局办公楼,建筑面积平米,住宅楼平米;还建起五中住宅小区楼13栋。
在中坑-季家窑坑旧址上,年8月建起三层的市47中教学楼,后改为服装学校,位于今怀德街21号,现在是物华那院里。年10月1日,在坑内南侧建起吉林剧场(吉林大街26号),建筑面积平米;年4月在坑的中部建起吉林市工人文化宫(光华路3号),建筑面积平米。
以下是论坛上网友们的回忆,挺有意思的:
a、现在百货大楼对面那个朝阳公园原来也是坑,我同学家当年就在靠朝阳街那边的坑里住,但靠道边,房子是砖瓦房,很奇怪的结构,整栋房子似乎被从中间隔断了,靠道边那面开门是另一户人家。穿过坑底,上了坑就是小胡同,左手有一个卖豆腐脑和煎饼丸子的小吃部,到现在我还记得,豆腐脑6分一碗,加肉卤子的9分一碗,玉米面丸子6角一斤,再往前就是重庆路,左手就是老吉林大冷面馆。
b、记得小时候南窑坑在周日还有破烂市,大家去卖一些自家闲置的东西,六几年时自行车二手车市也在窑坑里。走在朝阳街往岔路乡方向,坑中部靠道边有一趟平房,一帮大小伙子在房前空地摔跤练武术,好像是闫弘义的健身武术馆吧。
C、记得最清楚的是北窑坑,北窑坑靠北边地势很低,有一大片水泡子,大概位置在光华路国税黄楼里面那块,水泡子北面是用木板夹的板杖子,里面堆了很多木头。水泡子平时最深处也就6/70公分,下雨后深的地方能有1米多,里面有很多鱼虫,经常有很多孩子在那捞鱼虫或玩水。
关于“吉林的窑坑和妓院”的更详实的历史,您可以点击左下角蓝色字“阅读原文”,听周克让老先生给您细细道来!
力泉编辑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dl/7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