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真吉林市的农业从手扶犁铧凭老天

程少为怎么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4/
回顾吉林省吉林市农业发展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几代农业人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勇拼搏的历史教科书。因松花江而得名,地处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我们的家乡吉林市,有着丰富的水系和肥沃的黑土地等天然资源,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曾经,优厚的自然条件让吉林市农民朋友纵然靠天吃饭亦生生不息。百年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从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被依靠现代科技和全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现代农业取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绿色优质牌、提质增效牌、精深加工牌、休闲农业牌,农业供给食品质量和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米袋子菜篮子由见底到上尖

每个人家里的米袋子、菜篮子是农业发展成果的直观而形象的体现,而市场是观察米袋子、菜篮子情况的晴雨表。

欣昌街早市是吉林市一个大型露天街路早市。一年四季每天清晨,这里的摊位从无空闲,人头攒动。8月12日早上,91岁的欣昌小区居民李玉涛坐着轮椅,在女儿的推动下,前来逛早市。琳琅满目的各类农副产品让老人目不暇接,看到直接来自农户的摊位,老人便停留问个价格、买上一些。“还是现在好啊!想吃啥儿,在市场都能买得到、买得起,还可以随便挑。解放前穷啊,哪有这么多东西啊!解放后好多了,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啥都凭票买,数量太有限。米袋子、菜篮子从来没有满满当当过,现在不一样了,满得都上尖了。”老人说。“老爷子就喜欢逛早市,主要不是买东西,是喜欢看这早市的热闹样,感慨一下过去。”女儿说。

一直以来,吉林市一直把“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放在保证市场供应的首要位置,确保供给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5亿斤。年末,全市棚膜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冬季地产蔬菜供给率达到1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1.3万吨、11.4万吨和0.95万吨。农产品农药残留、畜禽水产品违禁物及药物残留部省级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年,疫情发生后,全市建立“菜篮子”稳供保价机制,落实畜产品民生保供资质证明、地产菜临时通行证制度,协调金融单位出台停息、攒期等政策,推动一产保持了正增长态势。

(摄影:杨世阳)

生产劳作从体力支撑到科技主导

面朝黑土背朝天,是主要依靠体力劳动的落后农业真实写照。这一局面在近几十年来正在加快被以科技支撑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取代。

8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的九月丰家庭农场开展蹲点采访。稻田里,郁郁葱葱的水稻正在扬花灌浆,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两台无人机在天上穿梭,进行硒元素喷洒作业。“我们农场采用先进机械设备和手段,实现规模化水稻种植公顷,每公顷产量公斤至公斤,纯收入1万元左右。我家祖祖辈辈种水稻,15年前完全靠人工和老天爷,每公顷产量公斤至公斤,纯收入只有元左右。”农场主肖建波说。

百年来,吉林市农业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年年末,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7.6%,良种覆盖率达到%,物联网监测示范点20余个,可视农业基地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广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大豆轮作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无抗养殖、稻田河蟹养殖等增产增效绿色推广技术,利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实现果蔬生产单季向四季的历史性突破,实施“信息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三网联动工程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迈向新台阶。

(摄影:杨世阳)

农业主体从一家一户到企业规模化

以一家一户为生产主体的小农经济,持续了几千年,规模小、产量少、效益低,勉强解决温饱。近年来,随着科技、工业化、生产管理的加快进步,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为生产主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建立和完善。

位于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东福米业公司,最初是一家磨米小作坊,如今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里一望无际的稻田地、鳞次栉比的车间库房、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展现出现代化企业的气派和品质。该公司从育苗、施肥、翻地、插秧到田间管理、收割、运输,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彻底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和农业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效率。在年的吉林大米“三名工程”评选活动中,东福米业荣获十大“名企”称号,所产大荒地有机绿色大米还被评为吉林大米“名品”。

百年来,吉林市农业生产主体不断壮大。目前,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个,家庭农场发展到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个,规模化饲养比重达55%。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3万公顷,占家庭承包面积的37.1%。

在这些现代化农业生产主体的支撑下,吉林市现代乡村迅猛发展。国家级和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到40个,市级以上休闲农业星级企业达到户,国家级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17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9亿元。蛟河市黄松甸镇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永吉万昌等3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强镇。

产业功能从单一一产到一二三产业融合

百年来,随着工商业的加速发展,传统农业逐渐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生态康养、乡村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

位于永吉县万昌镇的吉林市宇丰米业公司,是一家集水稻芦笋木瓜种植、粮食加工、农机超市服务、生物质秸秆燃料加工、休闲旅游农业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企业。在一二产业发展积累资金的基础上,该公司投资万元开发田园休闲、温泉度假、民俗旅游等第三产业项目。目前已建成鱼菜植物共生园、果蔬采摘园、游乐园、游乐跑马场,同时建设接待人数人到1万人的休闲温泉观光项目,规划了以千亩稻田为背景的稻田文化主题农业公园,全力打造万昌现代农业先导区。

与宇丰公司一样,吉林市有实力的农业生产主体努力推动农品区转向加工区、种植区转向旅游区。全市评选了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休闲农业“十大景区”“十佳最美民宿”“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全市有效认证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2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认证面积达到9.1万公顷。

在万昌现代农业先导区、孤店子现代农业先导区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样板的基础上,全市划定59万公顷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国家级、8个省级、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一批果蔬、苗木花卉、中药材等园艺特产标准园区。

农民收入从缓慢增长到快速提升

百年来,随着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农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从土里刨食儿的泥腿子进入到有文化、闯市场的社会精英阶层。

在吉林市农业行业内,提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蔡雪,很多人都熟知。大学毕业后,她在上海工作一年多,便回到家乡舒兰市溪河镇,依托父亲的粮食公司,创办了舒兰市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和三莲稻田公园。公园是集有机水稻种植、水稻文化研学、稻米餐饮、田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场。公顷的公园建成前是玉米田,年效益万元,建成后年综合收益万元,带动当地劳动力人就业,人均增收1.1万元。

像蔡雪这样的现代农民,近年来在吉林市不断涌现。吉林市评出了“十大农村创业创新明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万人,培训农民85万人次,培训农户10万户。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是年的1.3倍。

奔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信心百倍:新时代新气象,新农民层出不穷,何愁农业不兴!农业兴、农民富,农村未来必成让人艳羡的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来源:江城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linshizx.com/jldl/12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